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散手搏击网 >> 中华名拳论坛 >> 八极

 
解说八极拳(上)
来源:sanshou.net  发表人:gohappy   点击数:6393   发表日期:2005-06-13 10:19:19

    提及沧州,便会想起武术,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沧州武术历史长、练者众、名家多,还有一个特点,叫作“人有我会,人无我有”。其中以刚烈崩撼闻名中外的八极拳,便是沧州人的典型之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渊源及流派
    八极拳,名之为拳,却非单一拳种,而是一个门派。述及渊源,还要从沧州回族吴氏祖先说起。
    明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为夺帝位,举兵“靖难”,沧州一带惨遭兵?,赤地千里,百人幸难逃一。朱棣即位,降旨迁民,“以实空地”。明永乐元年(1403)回族吴氏祖讳祚永公奉诏特授直隶河间府沧州盐运司运判,由安徽省徽州府歙县阖家迁沧,落居沧州南关。自此,吴姓回族在沧繁衍生息,丁兴户旺,先后购置今孟村县孟村镇、何吕店,海兴县小路村,南皮县鲍官屯,黄骅市吴庄子,山东庆云县后庄科(时属沧州)等地大量田产,分庄立户。
    其中,四世(以祚永为一世,下同)讳才公生四子,名安、泰、评、琏。泰之子(六世)三统、三槐、三善迁孟村,琏之孙(七世)师孟迁后庄科。即孟村和后庄科吴姓皆四世才爷之后。后庄科师孟后人中有一曾孙(十世)名吴钟,字弘声,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自幼丧父,衣食无靠,襁褓中由其母怀抱投奔孟村族人。在其年长族侄(十一世)允明及本族众亲共帮之下,在孟村安家落户,长大成人。
    吴钟自幼聪慧,淳良忠厚,勤奋好学,痴迷武术。8岁入清真寺学经习文,15岁弃学习武。业经多师,以天经“阴阳”“无形”之理,解道家“易经”之论,创成独绝之术。此术在套路编排上,皆以“两仪顶”即“吴”字篆书象形为根式(起式)。诀称:“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山。”一切招势皆由“吴”字变化而出。这是八极拳命名冠以“吴氏”的重要标志。
    雍正十三年(1735),吴钟23岁,只身南游。于福建晋江少林寺(拳谱原著为“浙江少林寺”,实“浙”与“晋”在当地发音相似,故此笔误),以一杆大枪三进三出,无一暗器着身,折服长老,长老赠其锦镖一囊。从此“神枪吴钟”成名。
    时向以武功盖世自居的抚远大将军、康熙帝十四子恂勤郡王爱新觉罗·胤?闻后,立召吴钟进京较量。切磋中,二人以“殳”(练武用长杆)为器,殳端涂以白粉,以身着白粉多者为败。未战几合,胤?眉间被涂白粉而不觉,疑为幻术。复涂面糊于殳端,再战,面糊再涂胤?眉间,而仍未觉。使胤?折服拜师,从此留于恂勤郡王府中执教。时称“南京到燕京,大枪数吴钟”。但“八极拳”此时尚未定名,当时武林中对这样一个新兴门派叫不出名字。故在史料中俱称其为“异术”。
    乾隆四十年(1775),吴钟年逾六旬,返回孟村,侍母尽孝,并在吴氏家族中传授武艺(时称“吴家拳”)。当时族人习练者很多,成名传人主要有三位,即其独生女吴荣、世孙吴钟毓、世曾孙吴?。
    乾隆五十五年(1790)吴?奉师命始撰第一部八极拳谱《武术》,将“异术”正式定名为“八极拳”。从此结束了八极拳无名为“异”的历史,标志着八极拳创立正式完成。在《武术》序中明载:“后恐异术之终湮也,创为八极……尊癞为一世。”这就更加明确地证明了在此之前,在中国武术史上从无“八极”之称;“癞”也是被“尊”为一世,而不是真正的一世。这是界定“八极拳”创立时间、创始人和称谓形成原因的重笔和证据。此后,于1930年、1936年由八极拳五世传人吴会清两次主持修谱和1984年七世传人吴连枝主持的修谱,均对此点给予重述和肯定。
    八极拳在吴荣、吴钟毓、吴?三大传人之后,由“吴氏家拳”开门授徒,回汉齐修共练,渐在不同地域形成不流派。
    遗憾的是,八极门祖师吴钟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名荣。吴荣为尽孝道年近30而婚,适配海河长拳名家戴月一为妻。后生二子:邦安、邦宁。邦安、邦宁原从吴姓,后月一过世,戴氏缺后,吴荣携子同归戴家。吴钟为解晚年孤单,按当地可过继爱子、爱孙(即非亲兄弟子、孙)之俗,念及幼年多得年长族侄允明照应,允明之孙吴?又为自己得意门生,故过继吴?为后,并将所会悉传吴?。
    嘉庆七年(1802)十月十五日未时,吴钟无疾而终,享年90岁。因吴钟之父天顺公之墓足下无人,吴?遵嘱亲将吴钟“埋体”(亡人)送回后庄科,葬于天顺公足下。吴?归真前,严遵过继之约,立嘱“自立茔地,不入家坟,世为吴钟之后”。此后,其后人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皆遵其嘱。故在吴?嫡孙八极拳五世传人铁巴掌吴会清1930年主修的谱书中,称“清者,钟之后裔也……”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吴?及其后人与吴钟的亲情和嫡传关系。
    二、八极拳名释与原理
    任何武术门派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些名字,或借用创始人之讳,或源于发祥地之称。《孟村吴氏八极拳秘诀之谱》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其实“太极”和“八极”都是古人用以解释自然规律变化现象的哲学名词,皆非武术用语。“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附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八极”用于武术,则为“八方极远”之意。
    八极拳之所以以“八极”命名,与其基本理论和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优秀的武术门派,八极拳有着自己独特、完整、系统的理论。其整个理论系统大致可由意理、武理、力理、医理、德理五部分组成。
    “意理”是意识形态理论,是指导门派所有拳、械行为的总体理论。“意理”主要源于《天经》和《易经》。由于创始人吴钟系“天方教”(即伊斯兰教)人,自幼学习《天经》(古兰经),接受伊斯兰文化教育,深受伊斯兰教“阴阳”理论和“无形”理论影响。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无形,无事不知,无处不在”,“万物生变介于阴阳”。吴钟正是以此理论破译道家《易经》,解释“太极”与“八极”,追求无形境界。他认为:“太极”阴也,为“文”;“八极”阳也,为“武”。“文”之为“静”,武之为“动”;“静”之“天下则安”,“动”之“乾坤可定”。天下安,乃万物生存之本;乾坤定,生万物演化之力。二者相辅相成,可谓“安”生“定”,“定”生“安”也。即易理所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变化至穷极(八极)。”使整个宇宙至大而无外,至小而无内,浑然一体;将有形化无形,复归《天经》之理。使武术境界高达“意无定向,招无定形,力无定处”。令对手感到攻击之力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故门内谚语称“有招有式皆是假,无招无式才是真,无形是我门中宝,阴阳变化奥妙深”。
    在这些深奥的理论指导下,八极拳以火爆、猛烈与太极拳的稳健、柔和相对应,以八八六十四手与太极拳的八八六十四卦相对应。
    “武理”,是八极拳技击之术的变化理论,是在“意理”指导下的具体行为理论。其主要内容为“六大开”“八大招”,合称“六开八招”或“六开八打”。“六大开”即“开门出手,六力合一”。以“肩、肘、手、胯、膝、足”六个不同部位所产生的“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力量,左右相生相合,首尾前顾后盼;重心为轴,六力相协,守则分,击之合,力增数倍。“八大招”亦称“八打”,是“手、眼、身、法、步、意、气、力”的运用原理,而不是套路或招式。
    “力理”是指“武理”以外的力学理论。是招式、动作设计的理论依据。八极武术不求虚美,注重实践,每一个动作、招式,都是一个稳固的支撑架和发力架。招招相衔、环环相扣,形成冲撞力、爆发力、提抱力、下劈力、上撩力、前推力、后靠力、胯打力、别子力、缠绕力的巧妙结合。
    “医理”,即强身健体之理。八极拳《谱规范例》开宗明义第一条即:“武术者本为操练身体,保卫国家者也。”而“操练身体”本身就是医学理论的行为反映。八极拳讲究“以意推力,意催力行,吐纳哼哈二气(行气)”。有人说八极门有四大绝招,叫做“点穴、定身、挫骨、分筋”。且不说这四大绝招是否真的存在,但在其各种招数中大量运用了经络学和骨科学是不容置疑的。此门历代传人都善推拿、正骨之法,六世传人吴秀峰的“捏耳看手”诊断法堪称一绝。
    “德理”是道德理论。八极拳的德理来源于伊斯兰教和儒学,是人德与武德的综合。八极门明确规定“不可恃血气之勇欺压乡里;不可贪图小利害及同胞;不可自恃武勇罹杀身之祸;不可呈自身之刚,强灭他人之志;不可因比试之胜负引类呼朋,以致同室操戈;入门拜师须父兄亲领,并行拜师之礼;为师授徒须先教以仁义,再教以忠勇;凡同谱之人倘有不法之徒或欺师灭祖,或为匪作恶者,一经查明,先去其谱名,然后群起而攻之……”这些道德理论,代代相传,成为八极门人的立世基石。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李小龙图片大全…[364813]
 地下黑拳传奇…[345460]
 人体要害部位图…[193921]
 新到中泰、K-1 MAX2006 比赛…[172866]
 本网站对世界各地培训中国功…[138815]
 
 最新5篇文章
 六次全国书法金奖--张立成的…[4540]
 九门挂棍——沧州武术的高光…[3620]
 中国式摔跤的希望--任宝才老…[3583]
 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成功…[2363]
 张立成:多才多艺的书法家…[12079]
 
 相关5篇文章
 试探“太极妙中言”…[17566]
 少林金刚十大摔…[26648]
 我国太极拳近百余年的发展情…[17071]
 陈氏太极36式详细拳谱…[29215]
 合一通背拳…[24613]



   
 最新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