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给我们中国散打带来了新的冲击,那我们有必要分析,到底让中国散打得到了什么.仔细看了穆斯里木的四场比赛,大家可以发现,他的整体技术,无论是擅长的摔法和腿法,都是散打技术范畴的东西,踢法:不仅战术上以低鞭腿反击为主,每次对方低鞭攻击,都快速给予反击,即不失点数,也不失气势;穆一般不起高腿,我看是他更多的结合自身特点,不轻易给对方抱摔的机会,有一个动作可以看出他的这种考虑,穆曾经作出过一个转身后摆腿,虽然踢空,但踢得又高又飘,绝不是没有高位腿法攻击的能力,以往都是转身侧蹬,突然改变,就是想出其不意,战术运用极有章法,其技术全面性也正在这里,所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对我们运动员的技战术组合,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此其一。
穆斯里木的转身后蹬腿
从技术上讲,穆的踢法及摔法都是我们散打掌握的东西,只不过鞭腿更快,摔法的动作要领掌握的更娴熟,加上其身体条件出众,所以摔起来更快,更狠.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是平时训练强度的集中反映,穆在这方面无疑是下了苦功的.当我们被泰拳强力进攻时,我们应该想到,泰拳手整场下来多达六、七十个高踢(典型如与韩磊对阵的那场),那是以身体极限透支为代价艰苦训练的结果,而我们的队员经常在后几个回合腿都起不来了,体力下降,动作变形。所以,即使是最简单的技术,如果我们能掌握得如穆般熟练,仍然可以成为有效的攻击武器。认为散打的基本技术体系不行的观点,是错误的。穆斯里木完全是“在散打的技术规则下利用的散打技术”击败了这几位中国选手,如果我们的低鞭、抱摔与转身后蹬技术更过硬,同样更能展现散打技术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穆的胜利应该坚定而不是动摇了散打的技术取向,此其二。 有意思的是,穆的招牌动作转身后蹬腿,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本来就有,我们的运动员没有把这个动作练的如此实用罢了。穆的腿法运用深合传统武术“起腿半边空“的要义,战术与技术结合的非常讲究,临场谨慎应对,无论对各量级选手,从不轻敌。静则神定守一,动则果断迅速,这不都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吗?我们的散打与传统武术渊源极深,许多优秀选手都习练过武术,如果我们的散打,能将武术的一些攻击技法,与散打训练的专业化、高强度优势结合起来,丰富其实战效能,散打的攻击手段的多样性、有效性乃至观赏性又怎止区区一个“虎尾脚”可言?研究和摆正传统武术与散打的关系,用武术的深厚底蕴来巩固散打搏击实战的强势地位,而不是空谈与互相排斥,此其三。
至于有些网友认为人种的优势也是原因之一,我认为有一定因素,但不起决定作用。同级别内,泰国人怎么样,在站立格斗上不输于其他人种吧。再看看大家经常说的康李,谁能认为蒙古人种就比马来人种强呢?那顺不也被他摔得很随意吗?关键还是训练和技战术运用,当然,人种不同,在体重级别的表现上有所侧重,如泰拳在80公斤以上优势就不明显,穆斯里木在斯拉夫人种内,他的级别较好地兼顾了力量和灵活,而我们散打的技术主要也在80公斤以下级别中体现的较为全面。但穆的级别我们有很多好手,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说说, 国内媒体的做派以及有些观众的观赏态度很不好,偶遇胜利就盲目追捧,稍遇失败则沮丧不已,媒体捧杀了中国足球,捧坏了几代球星(都是同胞,姑且称星吧),对于散打这样最能体现民族传统,市场潜力巨大的项目,不是承担起信息传输的社会责任,而是不直播,不转播,只是在报缝里任由几个对散打一窍不通的记者用什么“狂胜”、“惨败”之类的词语误导读者,爱好者只能互相在论坛上交换有限的资源“相濡以沫”,我们的散打运动怎么才能搞好?要知道,让观众群体了解散打的技战术特点、散打规则,是散打从业人员和新闻媒体的责任,也需要得到企业和全社会的关注。
有些观众对重庆的那个男主持人颇有微词,我看不仅是视听感觉的问题,连同赛间那露着肚皮的阿拉伯风情舞,这些不伦不类反映的只是商业的急功近利,文化包装的浅薄和浮躁。不知道这位小帅哥为什么要学李勇的主持风格,其实学得像与不像,都是他个人“出秀”的需要,而不是散打比赛阳刚氛围的需要。李勇来自新疆,怎么不学学也是新疆的企业、原散打王的赞助商德隆集团(金融运作失败倒闭了),为中国的散打运动多做点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