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散手搏击网 >> 老顽童语录 >> 老顽童讲武术

 
答武学修证问--老顽童讲武术
来源:sanshou.net 李紫剑  发表人:老玩童   点击数:6077   发表日期:2006-10-29 13:32:35

声明:本文原作者不详 其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小顽童:武术的速成教学,是先生您首提倡的。当初您提出“四个月的时间,带给你拳学境界的真善美”时,曾遭到众多行家的非议。但是先生不置一词、我行我素。近年来武林大兴速成之风,速成面授和速成函授日益茂盛,而先生的速度依然故我,不改四个月的老黄历。我对此感到不解,请问先生,学武术到底需要多长时间?能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惊人的成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老顽童:请不要把“十年磨一剑”的传统修证方式当作天经地义的条律,也不要把一天快似一天的速成教学当作医治武盲病的灵丹妙药。按着正确的方式和途径修证武术,成功决不会象某些大师所说的那么慢,但是也诀不可能无原则无限制地速成。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任何一门传统武技的成功,都不需要很长时间,更没有必要花费一个人毕生的精力。古人曾有话说:“拳无百日之功”,“拳打千遍,功力自现”,这种说法是相当中肯的。如果学术真实,老师教学尽心,学生有中等以上的悟性,中上等的身体素质,痴迷武术,那么,三个月左右的言传身教,学业必有所成!如果学生努力刻苦而三五年甚至十数年的修证却功夫平平,那么,问题不是出在学术本身上,就是出在老师的教学上。不信,请看史实。

    心意拳史料上讲王耀龙学、意拳用了五年,曹继武用了十二年,戴龙邦用了十年。但是马学礼先生学习心意,则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李洛能先生初学心意,老师不肯教,一味敷衍,三年多仅学会一式劈拳。后来老师诚心传授,不到一年即成一代宗师。说到太极拳,那更是“触目惊心”当年杨露禅投师陈沟,老师执意不教,他只好“十年不出门”临到武禹襄先生,老师倾心相授,只一个多月便大功告成,诸位如果不信,请读太极拳史。

    上面讲的都是古人,莫得亲证,那么,请看四川青城功夫名家刘绥滨先生。刘先生初学黄林功夫,前后历时八年,仅得其半。后应征入伍,师恐来日无多,急召而授之,教完其余,所用尚不足三个小时。如果老师都象教马学礼教武禹襄那样教学生,我敢说,没有一门拳在半年内学不完,没有一门拳在三两年内练不精!当然,话又说回来,学生的天赋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学生要是比老李还笨,学练时间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顽童:先生,传统武术都是比较重视基本功的,三五个月学一门功夫,基本功能练扎实吗?

    老顽童:武术基本功好比楼房的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上面怎么能树起高楼大厦呢?不要把基本功和常规练习截然分开。基本功和常规练习的关系不是楼房和基础的关系,而是树木和树根的关系。楼房基础铺下后就不能再作更改,树根扎下去了可是会随着树木的成长市延伸和加粗的。如果说必须把各项基本功都练精才可以进行常规练习,那一如说树根长得水缸般粗时才可以长树枝长树叶,这样的树,似乎从来没有人见过作为一个歌手,吊嗓子拔音喊腔是他的基本功,也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歌手是先喊三年腔才开始唱歌的,所有歌手都是先会随便唱然后才导入基本功强化的。武术也一样,根据训练内容导入相应的基本功,基本功和正常练习齐头并进,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我不知道练拳先练三年基本功和练拳先站三年桩的说法从何而来。因为从古传心意、形意、太极、通背等诸多古谱上看,并没有这种说法这不是古人的意思。我接触过不少传统武术流派,过去大家的练法基本上都是先从大样开始,比划得差不多了,再“捏架子”——规范动作。接下来在单式强化练习时,才进行局部雕琢,基本功也就自然而然,贯穿始终了。

    再说什么是武术的基本功,许多人并不清楚。很久以来武术界把下腰劈叉翻跟头打旋子当作武术的必修课,竟然没有一个人问问劈叉吻脚翻跟头在打人时怎么用,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基本功,传统武术事实上是基本不练的,因为它们与搏击关系不大,原本是戏剧基本功。传统武术最重视的基本功,是少林七十二艺之类的功夫;那些简单至极直接了当的笨功夫,才是真正值得一个人成年累月坚持的啊。

    小顽童:近年来速成武技渐成潮流,请问先生它的长短利弊如何?

    老顽童:人类拥有的各种学术,无一不是时代的产物。社会需要什么,什么现象就会出现,武术活动当然也不例外。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治安状况不尽人意,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危机感,普遍希望拥有安全感,急于寻求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短平快武技应运而生,正是市场规律的反应。速成武技的内容大都是特别手段教育,而不是全位位学术教育。它强调的是直接有效、无所不用其极,而据弃一切花法,直切生死存亡主题,这一点,与古代的“临陈磨枪”的教法相似。就短期行为来说,这种教育是卓有成效、功不可没的。速成武技风行以来,确实有不少的人经过短训,已成功地抗御了一些不测事件,有些人还有上佳的表现,这足以说明,速成教育还是有相当的可取之处的。

    但是以不计后果为特征的速成手段教育,仅可作为一种应急教育,不可作为经典式修证方式。因为应急毒手只能用于处理生死矛盾,不可用于处理日常纠纷:一旦对平常民事纠纷采取极端行为,牢狱之灾和天价赔偿就会不期于至,到那时即是吃遍全世界的后悔药,只怕也都无济于事了。与速成手段相结合的,大都是杀心和杀气教育。一个人如果深入此中,时间长了往往导致心理变态和性格异化,并因此引发严重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这是必须引起起注意的。

    所以我认为“急用先学”掌握一些极端手段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能把极端武技视为拳学的尖端,更不可一味迷恋狠毒招数。因为武术固然是杀人的学问,但它更应该是一门做人的学问呢。

    小顽童:请问先生,传统武术会什么会有套路?套路的用途是什么?套路从何处来而向何处去呢?

    老顽童:套路是一种武术文化现象。套路是用直观形象记述武术内容的古老方式。中国的封建社会重文轻武,所以武人的书面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满肚子学问变不成文图拳谱,多以身体语言就成了记录武术和传播武术的重要形式。各种武技产生之初,大都是非常简炼的散式,当然数量也很有限。例如早期有大枪只有四枪,早期的少林拳只有五拳,心意拳只有十二式。这个时期的练法基本上都是单式重复,没有冗长的套路。因为不存在记忆方面的问题。随着学术的延伸和知识的积累,武术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对动作形态和作用方式的记忆渐渐地就成了问题。当一门武术有了几十几百个技术动作之后,遗忘错乱就在在所难免。为了方便记忆,前人才依“联想记忆”的模式把相关动作编成长串,于是就有了套路。

    套路事实上就是一本书。书上有好多知识,并且肯定都有用,但是临到具体运用时,必须审时度势,该用啥用哈,决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所以古人才说习武是“整学、单练、乱用”。也就是说,先学会整个套路,然后一招一式地分开进行强化练习,到实战时适合用什么就用什么。例如学习太极拳,先学会太极拳套八十一式,然后把斜飞式搬拦捶等等一式一式挑出来千万遍地练习,单式练精熟了,在缠斗中用斜飞在乱打中用搬拦捶。其他各种拳法可以类推。

    套路运动通常会犯同一个共性错误,那就是为了让外行人看明白,动作往往在到位的瞬间位置定型停顿而形成一个固定造型,而不是为了便于下一次出击而迅速回归蓄势。这种技术模式一旦形成习惯,在实战中就容易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传统的直拳往往被“顺手牵羊”逮住,而现代直拳却很少被牵住,原因就是这里。在单式练习时注意把这个毛病改掉,到乱用时就可以不犯传统拳手常犯的技术错误。

    作为古老的武术传递形式,在武术文化的延续上,套路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武术家群体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学术功能的分化,套路渐渐地由“活页文选”的功能而演变成为一种传统的舞蹈艺术。也就是说,套路不再作为格斗技术的载体而存在,已经演化成为一种独立的形体表演。作为实用武技套路已经或正在下岗,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将依然存在。这是客观事实,决不是空穴来风。

    1980年至今,中国所有的套路冠军均拒绝拳台,而称王称霸拳台的拳手均与套路名次无缘,只要你承认武术的灵魂是实战,那么,你就不能不承认竞赛套路已经失去了武术的意义!是不是为实战而练和能不能直接用于实战,是真假武术的分水岭。如果“武术”冠军打不过二流拳手,如果“太极”王子和皇后连推手都拿不上名次,这样的武术算什么武术?这样的高手算什么高手?!失去了拳学意义之后,套路“武术”必将没落。我们已经并将继续看到,挂着武术招牌的设有武术价值的套路只有在特别保护下才能存在和生存,如果放任自流或于脆投入市场竞争,它的前途是暗淡无光的。

    1999年9月15日,全国武术锦标赛在湖北武汉市举行,记者的报道是“观众寥寥无几,运动员教练员比看台上的观众还多。”这种唱戏的比看戏的还多的戏,演员和教师爷的钱包和肚皮靠什么填平呢?试问在市场经济左右社会活动的21世纪,“无人喝彩”的套路“武术”靠什么生存下去呢?

    小顽童:请先生讲一下对练于实战的作用。

    老顽童:对练是实战演习,对练是模拟实战。对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式对练,一种是套路对练。套路对练主要用于对外表演,为应付实战的对练则多取单式重复的方式。单式对练最接近实战,因为实战必须速战速决,不可能长时间对峙。事实上在真正的战斗中特别是械斗中,往往一个照面即见分晓,不会给人二次选择的机会。单式对练则正是体现“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的打斗的基本原则。

    如果陪练水平高,单式结练和实战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经过单式对练在实战中不能防范类似的攻击,不能攻取类似的防御,那么,只说明对练水平不高,不能说对练理论错误。有人认为对练不是实战而否认对练的作用,这是不对的,因为古今中外的武技,还没有哪一门能省略这个过程。实战不过是把对练的内容打乱了次序,攻防的形式应该说原照旧规。

    小顽童:先生认为功夫是练出来,当然有不少人同意这种看法。但是也有人不这样认为,因为有人主张以打代学以打代练,认为只要“早上打中午打下午打晚上打天天打”,功夫自然就打出来了,请问先生对此如何解释?

    老顽童:知识是经验的总结。特别是理性知识,大都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认定的客观法则,如果仅凭些感性知识就经易否定它,这种作法将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固然,所有格斗技术都是从打斗中总结出来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格斗技术必须从打斗中总结出来而不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打个比方学,汉字是今象形图画演变而来的,但是如果有入认为学文化不应该从点横撇撩开始,而应用画牛画马代替写牛写马,你会同意吗?你一定不会同意。你会说,这不是历史的倒退吗?那么,让人从打斗中从新总结武术,怎么会是划时代的进步呢?

    人要写文章,就必须先识字,必须懂得基本的语法。如果一个人连一字和十字都不认识,就给他一枝笔一叠纸,让他早上写中午写下午写晚上写天天写不停地写,他就会成为一个一流的作家吗?他的“文章”岂不是从胡划开始到胡划结束吗?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连最简单的拳法和腿法都不会,就让他早上打下午打晚上打天天打不停地打,除了会毒打不如他强壮不如他狠毒的人和被比他更强壮比他更狠毒的人毒打外,他还能有什么出息吗?朋友们想想,如果“天天打”就能打出功夫打成高手,大家在自己家里不可以天天乱打,又何必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到“大师”那里去,交一大笔钱之后天天与人乱打呢?况且“大师”公开说,在他那里,打跑的学生比打成功的人多的多,如果你交了几千块钱后被“大师”及其高徒一顿打跑了,请问你交的钱是学费呢还是挨打费?打跑一个人挣几千块钱,这种教学服务和敲榨勒索拦路抢劫还有什么区别吗?

    小顽童:每一个学武的人都想投一个好老师,但是四面碰壁后才知道好老师不多。请问先生,怎样才能找到好老师?怎样评价一个老师的功夫?有的人怂恿我们“打师学艺”,说这才是最正确的办法,请问先生看法如何?

    老顽童:世上好学问多的是,好苗子也多的是,有好学问好苗子而竞少有成才的人,首先应该归罪于没有好老师。学问好比沃土,苗子好比种子,沃土良种竟然没有丰收,你不怪种田的又怪谁?好老师确实难得,有的人学问好拙于表达,有的人功夫好人品欠佳,有的人十年一剑不及其余,有的人面面俱到不专不精。人品好知识广博学术精深教学有方的好老师真是百不抽一呀。一个老师的人品功夫如何,你最好问一问他的街坊邻居。众人是圣人,大家公认好的就好,大家都说差的肯定是差。

    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如何,你应该去调查一下他的学生;听听学生的反映,看看学生成功的比例,情况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普遍成绩便是老师的教学水平鉴定书,把学生情况和你的情况对比一下,你就知道跟这位老师学习是否合适。如果你初步认为比较合适,就可以和老师见见面,看看他的气质风度,观察下他的举止言行,与他平心静气地进行一下学术交流。如果这个老师待人诚恳,评价他人中肯,听他讲道理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与他交流技术始知“埋头练十年,不如明师一指点”,功理功法技术动手能力均有过人之处,那么,跟他学习就不至于一无所得。

    至于先兵后礼打上门去学艺,我不赞成。对于年令接近身份相当的人,间或可以一试,但对于年令悬殊身份悬殊的长辈,这种方式就行不通,如桌有人一定说这个方法好,那么要是有人上他家直接向他爷挑战,他会不会击节赞赏让二十多岁的小伙去斗他那八十多岁的老祖宗?他不会,人家怎么就会?他若真敢大言不惭单挑人家的长辈,你瞧人家的徒子徒孙不打断他的狗腿!

    一个人如果有“打师学艺”的心胸,等他功成艺就之日,只怕就会成为“杀师出山”的“英雄”,这样的中山狠,除了东廓先生谁肯收留!如果遇见有人这样教人,如最好调查一下看谁是他的老师,他的老师现在在哪里。如果自他出山之后他的老师再无一点音信,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一个可怜的拳师的最后一次无私奉献,是被他的得意弟子当作牺牲开刀祭了那畜生出师的旗。

    小顽童:请问先生,学武术怎样才能学得又快又好?练武术怎样才能练得又快又好?

    老顽童:学武术的时候,把握四个环节,即看、学、练、想。看就是认真观摩老师的示范,学就是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跟着老师做,练就是反复地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想就是一有时间就考虑动作和动作细节。每节课下课之后,最好把老师讲的要点记录下来。因为许多针对性指导,是不可能全部写在教材上的。而正是这些“教外别传”对具体到个人的练功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练拳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随随便便少气无力漫不经心地比划,还不如不练。因为技术动作的劲力和动律一旦错误定型,功架也就失却了灵魂,练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说练武术怎样才能练得又快又好,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教人”。古人谈到教与学的关系时明确地说“教学相长,”由此可以知道教别人练拳是提高自己的最佳方式。

    这里所说的教人不是拿出大师的派头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而是身体力行领着人练陪着人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教学,你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和潜力,就会找出提高自己的最佳方法。一个有相当基础的人教一个初学的人,两个人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学术距离。初学者才学会,有基础的人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这样一级一级水涨船高,教人的人往往比被教的人取得的成绩更突出。

    有的人喜欢背着人一个人在暗地里下功夫,唯恐别人学去他的真功,我觉得这是一种偏见。须知学问不是水缸里的水,舀一点就会少一点,学问更象井里的水,你越汲它涌出来的越多。你只要看看古今武术名家几乎个个都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便知道在武术的修证中教好别人就是练好自己的最佳途径。不要担心学生超过你,如果有学生超过你,绝对是应该。自豪的事。学生超过你不但证明你的学术高明,而且证明你的教学手段也高明。你不但自己的功夫长了一大截,同时又获得了一个明师的称号,这等“名利双收”的事,你为什么要拒绝呢?

    小顽童:武术我练了好久了,自信实力不俗,很想通过一种方式验证一下,请问先生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形式比较好呢?日本剑道说一出山就应该向最有名的高手挑战,中国有些名不见经传的人也纷纷叫板老拳师单挑武状元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是不是也应该选择这类方式呢?

    老顽童:一个人功夫深浅、技术好坏、实力大小,他自己应该最清楚。如果一个练武的人连自己的进步都觉察不到,他还练什么武术!你该怎样验证自己的功夫,最好去问问你的老师。如果你的老师认为你确实有动手能力,甚至具备代师比武的资格,他自会安排你在合适的场合出头露面,在为门派集体争光的同时也确立你的地位。

    如果你想挑战冠军拳王,你首先得拥有挑战资格,按规定报名参赛,一级级打过去才行。如果你只是个拳台的无名之辈,跨过县市省直接挑战国家冠军世界拳王,那么任凭你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接你这个茬子。不是人家怕你,而是与你动手太掉价,失了人家的身份,脏了人家的手!这年头人心不古,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于是就有人仗着年青专一挑战比他爷爷岁数还大的老拳师,有人连县市比赛都不敢报名却指名挑战武状元,有人在人家立擂的期限内吓得屁都不敢放,等人家罢挥后才发酒疯要和人家大战三百合,人家不理睬他,他就到处说人家怕了他;更有些自封为一代宗师掌门人的人,每每以曾经打中练轨迹拳学二三个月的学员一两下为焙耀的资本,凡此种种德性,用江湖行话一言以蔽之,就叫“借大爷出名”。这种人练的拳,就叫“无赖拳”!

    这种人创立的门派,就该叫“铁胜门”。作为一个正经的武人,当你真正具备搏击的实力时,你就应该用正当的手段通过合法途径去竞争去交流,切不可步那些大师们的后尘,他们是过了初一不说十五的人,你前边的路可是还长着呢!你可以在拳台上公平竞争,可以在见义勇为中大展身手,可以在同门中作一个佼佼者,也可以在友好交流中显示你的卓越,但是,你切不可把干掉名人当作成名的捷径。一个人之所以成名,是众人抬举他、信服他、敬重他;你想毁了人家的名以显自己的名,在众人眼里你就是孬孙。一旦大家都象防疯狗一样防着你,避瘟疫一样避着,你离倒媚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清末有几位很横的武术家,仗着有功夫,整天东西南北踢人家的场子,好不威风。但是他越踢人家的学生越多,越踢越没人跟他学,除了打人他又什么都不会,到后来一穷二白就找上门来。于是有一个贫病交加悬梁自尽,有一个走投无路服毒身亡,有一个沦为乞丐倒毙路旁,有一个死后数日被人发现时,屋中粒米面星皆无……如果谁认定打败名人自己就会名利双收,那么这几位大师就是他的榜样。

    从法学的角度讲,私下挑战逼人决斗,该行为便是故意伤人。对方不得不作出反应,那就是正当防卫。你以为你拳硬手快就可以伤害对方,对方动刀子干掉你也就合理合法。到那时你伤了白伤死了白死,法律将认定你罪有应得。要是我说这话你不信,买一本刑法一看便知。我劝你别放着自在找罪受,若不然,只怕是大祸临头悔不及。

    小顽童:这几年精神修炼法似乎盛行起来,有的人练大勇,有的人练杀气,有的人练野性,有的人练慑魂……怎么先生您好象没有这方面的专著?莫非先生认为精神修炼不重要?

    老顽童:精神的基础是什么?难道不是人的身体吗?精神状态是什么?难道不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吗?有什么样的实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有什么样的修养,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见了讨债的心里哆咳,是你手里没钱。见了歹徒你腿肚转筋,是你身上没功夫。手上有钱你就“财大气粗”敢说硬话,身上有功夫十分就“艺高人胆大”敢教训歹徒。

    要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好,首先要增强他的实力,有了实力人才会自信,一个人充满自信才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许多所谓精神修练,倾向于做表面文章.不是教人在实力充足技术良好的前提下表现坦坦荡荡不怒自威的的气质,而是通过灌输极端思想恶化正常心理对实力不足技术落后头脑简单的人进行冷血教育,让人习惯血腥欣赏残忍。此类所谓的精神修炼,显然是异端邪说、左道旁门。

    几乎所有要求我指导精神修炼的人,都是为了治疗他们的打斗恐惧症,问我怎样才能练出胆量练出杀气练得心狠手毒……。我对他们说:如果你看对方如三岁顽童,你还会怯阵吗?如果你信手一挥即可达到目的,你还有必要合生忘死与对方兑命吗?如果对方来打你好似拿着鸡蛋碰石头,你还有必要满脸杀气吗?功夫不行,你的心再狠手也不会毒。有进行“外强中干”的“精神修练”的时间,你为什么不用来切切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拳学修养呢?

    小顽童:先生,当前世界盛行的搏击术,几乎清一色是徒手格斗术。国外流行武技如此,国内讨论引导的武术内容也是如此。间或涉及兵刃,也以花法为主、徒取悦目。请问先生,实战武技的内容真的是徒手打斗吗?冷兵真的是实战武技的附庸吗?

    老顽童:把徒手格斗当作武术的主体,是十足的愚昧和无知的表现。以徒手对刀为荣的教育,是培养烈士的教育而不是点化英雄的教育。

武字源于冷兵。武字至少有三种解释法:

    一、止戈为武——止,爪字的反写,古时与指趾通用,这里指手。戈,冷兵。“止戈”即拿起武器,拿起武器,大约就不是俯首就戳或缴枪投降的意思。现在有人一定说止戈就是放下武器,显然他们认为缴枪投降就是武功了!但这武功显然是刘禅秦桧之流的“武功”,肯定不是岳飞于谦秦皇汉武的武功。

    二、正弋为武。正,端直。弋,箭。说拉弓射箭为武,绝对符合古人十八般武艺的思想。因为在十八般武艺中,弓箭始终名列第一。

    三、征伐为武。正戈是征伐去掉了偏旁。征伐就是战争,战争就是刀兵相加。历史上从没有徒手兵团远征敌国或抗御外侮的先例,所以武字的本意肯定是拿起武器宣扬武力。

    武术的全部内容,古时泛称十八般武艺。虽然各家所说的十八般内容不尽相同,但在把弓誓刀枪排在榜首和把徒手排在第十八位这一点上,各文本却是不约而同,由此可知徒手武技在古人眼里只占武术的十八分之一的比重。仅仅占总体十八分之一的排在众技之末的徒手(白打)怎么可能是武术的主体呢?毫无疑问,实战武技的主体一定是冷兵!徒手格斗一定仅仅是冷兵的补充。而不具杀伤力的种种徒手武术则不过是涂着武术色彩的游戏,在武术登记本上,真该列入另册才是呢!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深谙此理,所以禁绝冷兵倡扬徒手是历代朝廷秘而不宣的国策。这种政策在清代达到了顶峰;所以在清朝几百年间苌乃周先生的《枪法》绝无仅有便不足为怪。

    不客气的说,离开械斗真正意义上的实战就不存在。古今中外的徒手竞斗比赛并不是实战,而是和平年代的血腥游戏。近年来中国武术一直致力于适应世界武技市场,为了上市而不惜改变自己,这是中华武术的悲剧。武术是脚,市场是鞋,为了穿上市场的鞋而一再切削自己的脚,为什么不想想脚毁了要鞋还有什么用?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肢体、失去了灵魂,以此为代价得了一大堆奖牌,那么这荣誉对他的国家他的民族和他自己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我看到我们的武警战士苦练手掌开砖头撞石碑的“功夫”时,我就一阵阵脸红。当我听到武警战士空手对刀英勇牺牲的消息时我就一阵心疼,揪心地疼!当世界流行高科技警械时,我们的战士还在打砖!当世界通行用高科技手段制止犯罪时,我们的英雄还在以流血牺牲为荣!这难道不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吗?明明用简单的冷兵即可轻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付出血的代价?为什么放着稍加武装即可拥有绝对有效的手段不用,偏要去练那得不偿失的“神功”?是谁,是谁在误导我们的英雄?!我自信已经看穿了武术的本质,洞晓了武术的真谛。我坚信实战武技一定是以冷兵为主题,我相信生与死的选择用武器最好解决。

    一些迷失本性的天才武术家对老李的观点极为敌视,明里暗里说轨迹拳学的坏话,骂老李宣扬暴力、不讲武德、土匪哲学、杀手心态、……不一而足。可笑的是他们只是在远处伸着脖子骂,却从采不肯打上门来施展一下他们的空手入白刃功夫。不但不来老李这里,陈鹤皋邵发明卢云飞王虎成等人那里他们也从来都不去,为什么?因为他们都特别善于用刀啊!这就是什么是真正的实战功夫的简单明白直接了当的说明。

    小顽童:有人说武术是集累知识和经验的学问,有人说武术是简化过程去掉多余部分的学问,二者所说不无矛盾,请问先生怎样认为?

    老顽童:二者均有道理,二者并不矛盾。积累知识是搏采众长,简化删除是淬取精华,在武术修证的不同时期各有偏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人从开始学武到对武术有一个基本认识;是积累知识的阶段。不论是专修一门还是涉猎多科,积累知识的事实行为并没有区别。当他积累的知识够多了时,为了避免重复操作无端消耗,他就会进行整理消化,把众多的内容分类合并,把技术模式优化组合,这便是简化删除的工作。

    由此可以知道,积累是简化的前提,有余是删除的基础。这就是我常对人说的:拥有了再说取合,达到了再谈超越。有人否认知识的原始积累,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这是不对的。不错,学问的极致是去掉多余部分而凸现精华,但是只有三寸布你能剪出三尺大的衣服?只有四两矿石你能练出一吨金子?只有拳头大的一块石头你能雕出丈二金刚?李小龙是去掉多余动作的对手,可是你不要忘了,他在自己创拳以前,就曾经学过中国拳西方拳和多种地方武技,并且精读过许多本武术专著。每一个羡慕李小龙的雕刻艺术的人,在拿起李小龙式的雕刻刀之前,请你先象李小龙那样拥有一大块雕刻的素材。如果两袖清风就想去掉多余的东西,兄弟,小心饿掉你的牙!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李小龙图片大全…[364162]
 地下黑拳传奇…[344028]
 人体要害部位图…[192989]
 新到中泰、K-1 MAX2006 比赛…[172145]
 本网站对世界各地培训中国功…[138076]
 
 最新5篇文章
 六次全国书法金奖--张立成的…[4130]
 九门挂棍——沧州武术的高光…[3219]
 中国式摔跤的希望--任宝才老…[3207]
 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成功…[1998]
 张立成:多才多艺的书法家…[11206]
 
 相关5篇文章
 全能的普京--全图片…[13187]
 人熊拳击大战——历史上的趣…[12710]
 头顶手开3砖 请欣赏…[10414]
 实用打架技巧…[109111]
 网站主编老顽童深切悼念马雷…[13818]



   
 最新 3 条评论

 [第3楼] 评论人: 握紧刀锋   删除该条评论
金玉良言啊
评论时间:2006-12-08 17:15:08
 
 [第2楼] 评论人: 子曰诗云   删除该条评论
支持
评论时间:2006-11-09 21:46:28
 
 [第1楼] 评论人: 武林包打听   删除该条评论

真神

我支持你老顽童

评论时间:2006-11-03 10:46:44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