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顽童:先生,国人有目共睹,跆拳道正如火如荼,红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并且有消息说:跆拳道有可能取代中国武术,成为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目--如果不幸这真是事实的话,本土武术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失去大片的市场,而是面临“失去下一代”而被彻底踢出市场的可能。请问先生对此作何评论?
老顽童:这几年跆拳道气势汹汹是事实,但说它将把本土武术赶出本土市场,却是杞人忧天之论。 我的看法是,如同上世纪80年代武术热兴起一样,跆拳道不过是作为一种时尚被中国的青少年接受--接受它是为了感受时尚,而不是为了传承永恒。
历经二十多年的本土武术复兴运动在经历了最初的狂热之后回归了理性的平静,这个过程也必将在跆拳道项目上重演。任何一种时尚运动,达到极盛状态时也便是它走下坡路的开始,本土武术的今天就是跆拳道的明天。“热、胀、冷、缩”是文化运动无可违背的铁的规律。
跆拳道热将在2008年达到最高温度。如果中国跆拳道队在本届奥运会赢得满贯,那么,跆拳道热将有二年持续高温,如果中国跆拳道军团失利,那么2008年就将是跆拳道的滑铁卢。
至于跆拳道取代本土武术的传闻,不禁使我想起50年前的那场用拉丁文拼音取代中国汉字的文化改革运动--那场运动无疾而终留下百年笑柄,前车之鉴犹在。如果不是得了健忘症或老年痴呆症的话,国家教育部门决不会重蹈覆辙,让武化改革重犯文化改革的同类的低级错误!
用跆拳道取代本土武术,一如全面消灭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类文化)先别说可以不可以,得先问问少林、太极、形意、武当……名拳种的原生地和传承人答应不答应--等少林寺的和尚不练心意把改练跆拳道了,等武当山的道人不练太极拳改练跆拳道了,到那里,跆拳道取代本土武术写入中小学课本的机会就成熟了!
--这一天会是什么时候??
小顽童:资深人士在深入研究了跆拳道现象后,认为跆拳道成功主要是商业化与商业运作的成功,请问先生,跆拳道的成功的商业运作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老顽童:政治家说的好“政策与策略是政党的生命。”何止政党?人世间那一件事要想干成,离得开正确的政策与策略?
不应该把跆拳道的成功拓展仅仅看作是商业运作的胜利,商业运作仅仅是一方面,是策略性的。而它成功的关键的一面,是政策性的,是总的指导方针的正确。跆拳道最高明的是它的战略决策即政策纲领,这项政策赋予了跆拳道的绝对优势--跆拳道以国技的身份高调亮相,并以法人代表的资格出现在国际舞台。这使得人们想到韩国文化时马上就想到了跆拳道,而这一点在流行文化交流的今天,正是跆拳道得以昂首阔步走出国门的001号签证。
跆拳道的成功是一面镜子,它清楚地折射出中国武术的不足--与集中战略优势策立国代表的策略相反,中国武术没有主打项目,又没有全权大使,群龙无首没有一个人(一个拳种)拥有中国武术的代表权,这样的学术单位你如何与他人开展国与国的对话、进行国技与国技的交流?连法理概念上的对话交流都做不到,还想到国外发展?做梦吧你!
至于商业运作,并不是制约本土武术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武林人士的商业意识并不比韩国人差,国人圈钱的花花肠子远比韩国人多,至少,我们还没听说韩国的武馆在国内怎么挖空心思算计自己的同胞吧?而在我们国内,众多的武商们早已把生意做到了不择手段不讲良心的地步了!
显然,中国武术的不景气与商业化无关。那么,与什么有关呢?--与学术资格有关!与学术品位有关!与社会价值有关!
还有,与业武者的人品道德有关!
小顽童:截止目前,中国的拳击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而新兴的综合格斗术MMA,更给人一种重兵压境的感觉。有人预测,一旦MMA登陆中国本土,传统武术被开除球籍恐怕不是天方夜谭。请问先生,您是否也感到了压力?
老顽童:一如英语不可能取代汉语,汉堡包不可能取代米饭面条,MMA同样不可能取代中国传统武术的全方位技击。
MMA没有取代美国的拳击、日本的相扑、巴西的柔术、俄罗斯的桑搏、泰国的泰拳……在海外它没有能将任何一国的土著拳种取而代之,在它的“原产地”与那么多的“殖民地”者从来没有当过孤家寡人,在中国它又怎么能唯我独存?
小顽童:你岂不是太伟大他了吗?
老顽童:我可以肯定,假如MMA在中国大有市场,那么它必将带来中国本土武术的繁荣而不是没落,它必将被本土武术同化与消化,而不是中国武术被它吞并。
为什么?很简单:中国武术的各个拳种与流派,无一不是五脏俱全、三斗(打斗、缠斗、械斗)毕备的MMA体系。一旦MMA海外兵团登陆,并证明其赛制在中国本土大有市场,中国本土的各个拳种与流派的原生态的MMA必然会闻、闻风而动,上演本土版的MMA全武行,中国武坛必将热闹非凡!
如果真的出现上述情况,MMA想不中国化都不行,你还用担心中国本土武术被逐出武术游戏圈?
照我的看法,中国武术似乎是一只无技可施的豹子,由于天下太平,它只好每天在树荫下眯着眼打盹。而一旦域外武技登陆--狼来了,你猜猜会怎么样?
截止目前,在有关的动物资料上,尚没有打盹的豹子被狼吃掉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