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散手搏击网 >> 讲武堂 >> 武史佚事

 
中国武术奥运处女秀
来源:sanshou.net  发表人:老玩童   点击数:4504   发表日期:2005-01-14 17:06:53

  刚刚过去的2004年夏天,因为奥运盛会而格外炽热。

  懒散的希腊忽然涌动起激情的乐章。橄榄叶。爱琴海。拥抱。明亮的笑容。喜欢看运动员的脸在比赛前的一瞬里进入到的那种专著的状态,可以让人忘了自己的存在。

  喧嚣满天的雅典奥运会在人们对张艺谋8分钟的议论中尘埃落定。当人们遗憾那些太过稚嫩的年轻舞蹈演员无法诠释出古老而深厚的武术魅力时,我的眼前浮现出那段被深深镌刻在奥运历史上的旧日时光。

  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69名中国运动员经过长途跋涉,辗转来到德国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其中的国术表演队最为耀眼,他们是当时中国武术界的顶尖高手。据说出征前,蒋介石、宋美玲夫妇还专门在南京行政院接见了这支国队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支由郝铭、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冠运兴、翟涟源(女)、傅淑云(女)、刘玉华(女)、顾舜华11人组成的国术表演队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前往德国,在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举行多场表演。

  单刀对枪、空手夺枪……真刀真枪的真功夫让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如醉如痴。全世界惊艳于武术的魅力,西方世界开始向神秘而博大的中国武术投来注意的目光。当时当地的报纸称赞武术有三个价值:体育价值、攻防价值、艺术价值。舆论界更称:“中国国术具有艺术、舞蹈、奋斗三大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及尚武精神。”这次被称为中国武术与世界体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向世界体坛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风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番中国武术奥运处女秀的发起人是张之江,是他在上海主持选拔国术界国手、并组织了这支由中央国术馆成员为骨干的国术代表队前往奥运会表演。为此,张之江获得了该届奥运会以“五环”为标志的纪念章,并被誉为“中国国术开始走向国际体坛的第一人”。张之江不仅让西方奥运早在六十八年前便叹服于中国武术,同时,他还创建了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央国术馆。

  张之江 (1882~1966),字子姜,号保罗。河北省盐山县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张之江幼年上私塾,随祖父攻读诗书,并习练武术,先后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1901年,张之江应征入清朝新军。起初为骑兵,先后参加辛亥革命时推翻清廷腐败帝制的滦州起义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云南起义。在京郊南口大战中,任国民军总司令,缴讨军阀混战,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胜利进军。后升至陆军上将。

  张之江在统领西北军时期就非常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据说他在南口指挥作战时,因日夜操劳过度而患中风,中西医药治疗均不见效,他的警卫余国栋教他学练太极拳,身体竟很快恢复了健康,他于是更加笃定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并向中央申请把武术改称为“国术”,以提高武术的重要性。

  1927年,时局突变,张之江急流勇退,被委任为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而不就,毅然离开军队,脱离军界,只任国民政府委员,以全身心投入倡导国术运动。他认为:“国术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国粹,应将其由民间推向上层”,开始筹办国术研究馆。国术研究馆建馆的宗旨,除行政管理和编审教材书刊外,另设学生武术训练队(班),培养武术师资,以便推广武术教育。这种学术教育机构当向教育部申请备案,可是教育部百般刁难,不予支持,他们认为武术早已经被淘汰,并声称如果一定要提倡这种“旧玩意儿”,只能属于民众团体,不纳入教育系统。张之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找到当年辛亥革命云南起义的老朋友、时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李烈钧。李烈钧当即拍板:“教育部既然不承认,那么就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经费由国库开支。”

  1927年3月15日,国民政府公报第41期刊载第174号公文批准备案。在李烈钧、冯玉祥、钮永建、蔡元培、李济深、于右任等人的积极协助下, 3月24日,国术研究馆在南京正式创建,馆址位于西华门头条巷,馆长由张之江担任,最初副馆长是李景林。值得一提的是,在军阀混战时期,张之江和李景林曾经两度在战场上对垒,是老对手、老敌人,但是张之江深知李景林精通武当剑和内家拳术,于是选贤任能,不计前嫌,三请李景林,终于邀得他担任副馆长。

  1928年6月,国术研究馆正式易名为中央国术馆,它是中华民国时期主管国术的中央行政机构之一。

  为了消除门户之见,中央国术馆取消原来实行的武当、少林两门制,改设教务处,教务处下设教授班和练习班。国术馆教学强调泛学博通,要求学生广学各门派拳种之精华,练打兼能。所以技术课在课程中占很大比例,分为单练(含各拳种流派的拳术和器械套路)和对抗(含摔跤、散手、拳击、武术长短兵、日本式劈刺术等)。

  张之江提倡移风易俗,努力改变人们把国术视为“民间杂耍卖艺”的偏见,提高了国术的社会品位,为使国术成为全民所共有的文化精神财富做出了贡献。

  古老的中国武术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促使武术在价值观、运动锻炼思想、教习、表演以及竞赛方式上都向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演进,使传统武术开始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过程。

  受中央国术馆的影响,全国各地,各省、市、县纷纷成立国术馆,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武术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术馆聘请各方名师来馆执教,研究整理武术文化遗产,开展教学、训练工作,编辑出版了大量武术书刊,例如《中央国术馆组织大纲》《省、市国术馆组织大纲》《县国术馆组织大纲》等。

  1928年月10月11~19日,由中央国术馆主办的第一届国术国考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选手来自各省市选派人员及中央国术馆的师生共400余人。考试分预试和正试两场进行。预试为个人套路表演赛,项目有拳术、短兵(刀、剑)和长兵(枪、棍),用“最优等”“优等”评定成绩。预试后有150余人参加正试。正试项目为散手、摔跤、长短兵、对劈刺。比赛按照体重分甲、乙、丙三等,用抽签的办法配对,采取单败淘汰制。其中短兵用的是一种用棉花、牛皮裹的枪头。长短兵比赛双方互相劈刺,击中对方任何一部位即得一点,三点二胜,或击倒对方为胜。这次国考虽然缺乏明确的规则,并出现了一些伤害事故,但是此次活动对武术进入现代体育竞赛系列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

  1933年10月20~30日,由中央国术馆主办的第二届国术国考在南京举行。有21个省、市及中央国术馆共22个单位的427名(其中女子9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基本按照《国术考试条例》和1931年11月修正的《国术考试细则》执行,按拳术套路、散打、长兵、短兵、摔跤,分别择优录取前6名。这次考试项目中正试增加了“搏击”(拳击)项目,并鼓励女性习武。

  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两次成功组织领导的“国术国考”,大胆借鉴了西方现代体育的比赛方法,一改武术在人们印象中传统竞赛的形势,为武术向现代体育演进过程中迈进了可喜的一步。

  1933年和1936年,中央国术馆两次率团分赴广东、广西、福建以及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等国家做了65场武术表演,对武术的宣传卓有成效。

  中央国术馆的教学赋予武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内涵,明确提出馆训为“健身强种,自卫卫国”,校歌中也有“明耻教战,强种御侮”的词语,因此吸引并培养了大批热血青年和爱国华侨学生。很多学生学成后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日将领宋哲元、张自忠、傅作义、孙连仲等部队都有该馆、该校毕业生担任武术教官,并建立大刀队,痛歼日寇。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之江应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之邀,到第五战区担任高级顾问,协助李宗仁在台儿庄指挥作战,而当时南京濒临沦陷,所以中央国术馆由南京迁出,经长沙、桂林、昆明,于1940年抵达重庆。这段时期中央国术馆的经费来源已断绝,学员大部份离去,辉煌一时的中央国术馆走入低迷。

  中央国术馆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抗战爆发近十年间,共收了五期学生,总人数估计不超过五百人,培养的武术人才,几乎都是术德并重,文武兼修的武林俊杰。像张文广、何福生、温敬铭……这些人均成为而后武术界的中流砥柱。

  培养武术人才、扩大武术影响、提升武术地位、推动武术竞技化……中央国术馆对于近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夏天总会过去,秋天总会到来。日子恢复了往日的沉寂。街上是神情平淡的路人。无论是六十八年前中华武术首次在西方竞技场亮相,还是六十八年后中国体育辉煌雅典,无论是历史尘烟中的中央国术馆,还是本届奥运闭幕式上属于中国的“张氏红色8分钟”,时间可以覆盖一切,就像海水会填平地球上所有的凹陷。向前看,或许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李小龙图片大全…[364164]
 地下黑拳传奇…[344031]
 人体要害部位图…[192990]
 新到中泰、K-1 MAX2006 比赛…[172146]
 本网站对世界各地培训中国功…[138078]
 
 最新5篇文章
 六次全国书法金奖--张立成的…[4130]
 九门挂棍——沧州武术的高光…[3219]
 中国式摔跤的希望--任宝才老…[3208]
 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成功…[1998]
 张立成:多才多艺的书法家…[11208]
 
 相关5篇文章
 沧州八极神州擂竞赛规则…[8812]
 国内运动伤残保险不规范 张…[8853]
 曾几何时…[8710]
 被强奸的中国武术…[18692]
 中国古代116种名刀…[19339]



   
 最新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