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散手搏击网 >> 中华名拳论坛 >> 燕青

 
迷踪拳在沧州青县
来源:sanshou.net  发表人:老玩童   点击数:6503   发表日期:2005-01-21 11:15:32

沧州青县迷踪拳研究会会长、迷踪拳第七代传人李玉川   

    

   近代大侠霍元甲一套迷踪拳打得洋武士们闻风丧胆,迷踪拳一举名扬天下。

   1996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把“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十大名拳——迷踪拳”的整理改编任务交给了沧州青县。 当年8月,青县成立了迷踪拳协会(现更名为迷踪拳研究会),李玉川被推选为协会主席。 1996年,在县领导和体育局的指导下,迷踪拳初、中、高级套路的整理工作完成,并送交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2001年7月,《迷踪拳》系列丛书第一册出版发行。

青县结缘迷踪拳

   迷踪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据史料记载,它出自少林,最早为达摩所创。相传,宋代的周侗精习此艺,其弟子林冲、卢俊义也是习练此拳的高手。迷踪拳传入沧州青县,在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山东泰安人孙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习树年,迷踪拳艺炉火纯青,被人尊为“万能手”。孙通因犯命案去东北避难,途中,在青县和静海县交界的大屯村和静海县小南河村分别传下迷踪拳。此后迷踪拳分两个渠道传入青县,在青县又分两支广泛流传。

   一支流传的具体情况是,孙通受风寒病在大屯村,幸蒙村里人照料。为报恩孙通将迷踪拳在大屯村进行传授。当时传授的出名弟子有铜锤吕明、大刀韩七、快腿文林等人。这些人当时不仅在官府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在武林界有相当的名望。后有吕明传艺于北大港苏家园的周达,周达和其子传青县大许庄的赵廷杰、赵廷桢和欧辛庄的杨福臣等人。

   另一支流传的情况是,孙通去东北途经静海县小南河村时,见霍氏宅屋环境秀丽、风景优美,料定若经授艺日后定出杰人。于是在霍家也传下迷踪拳,据说霍元甲的曾祖父就是孙通的高足。

   “铁巴掌”“镖神”是霍元甲师兄弟 青县的刘宝祥和张金堂都曾做保膘行当,人送两人外号“铁巴掌”和“镖神”。二人的迷踪拳曾师从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刘宝祥和张金堂自幼练习长拳和迷踪拳,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一次二人去天津路过静海小南河村,慕名拜访了霍恩第大师。切磋武功,两人均败于霍大师,敬佩之余便拜霍恩第为师学练迷踪拳。当时两人常与霍元甲在一起练功,以师兄弟相称,因两人年长元甲,称元甲为师弟。经五六年苦练,刘、张武功达到上乘。刘宝祥铁臂功、铁砂掌功夫绝伦,一掌拍下,十余块青砖破碎, 人称“铁胳膊”“铁巴掌”。张金堂精于技击,两人在青县一边做保镖,一边授徒。后来张金堂去东北做镖师,有“镖神”的称号,威震东北武林。

   青县以赵廷桢、刘宝祥为代表人物的两支迷踪拳代代相传,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战争形势的影响,青县习练迷踪拳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全县习练迷踪拳的村庄有60多个,人数达5000余人。其中,被朝廷封位,在军队和上海精武会任教及保镖护院的达数十人,佼佼者有赵廷杰、赵廷桢、刘宝祥、张金堂 、张忠堂、杨福臣、张殿奎、李桂平等人。

   现在,青县习练迷踪拳者多为第七、八代弟子(从孙通算起),全县习练迷踪拳的村庄有40多个,达400多人。赵氏支的传人较多,代表人物主要有梁金成、梁金桥、王风岐、杨玉州、胡光明等人,刘氏支的代表人物有李玉川、刘俊歧等人。

百人齐练迷踪拳 整理套路四十套

   1996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近百家拳种中选出了十大名拳,要求整理出系统规范的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搜集,在综合两支拳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要求,本着“传统风味不能丢,适应竞赛要求”的原则,从全县两支流派中选取了120多名拳师进行集中演练、集中录象。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是92岁高龄,最小的有12岁的娃娃。李玉川、刘俊歧、胡光明、杨玉州等人对大家演练的迷踪拳进行了重新整理,去掉了套路中重复的东西,从中整理出了迷踪拳的初、中、高级套路40多套,上报了国家体育总局运动管理中心,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赞许。 传扬“迷踪”精髓 适应竞赛要求 李玉川觉得,迷踪拳作为中国十大名拳之一,应该有一套更加系统全面的资料,于是,他开始潜心搜集资料,写作迷踪拳系列丛书。

   迷踪拳古老博深、刚柔并修、身法独特并注重实用,招招式式非打即防,不强调外形的美观,没有花架子。为让迷踪拳与时俱进,适应竞赛要求,李玉川在整理中对传统套路中的一些动作进行了改动。对身形、腿法、步形、手形进行调整,比如传统套路中的踢腿实用性强,一般腿不过膝,直击要害。为适应竞赛要求,腿抬高了一些,显得腿平身直,更为美观。过去的迎架招式,只要手过头即可。而改动后的动作不仅手高过头,而且胳膊伸直,不露肘,更加有形。

   为了使迷踪拳的内容更加充实,李玉川还把自己学过的八极拳、太极拳等拳种中一些像挑、踹、劈、抛等技击性强,较为实用的动作加了进来。 在李玉川的《迷踪拳》第一册中,除初、中、高三种套路外,还加入了架子、弹腿两项内容。他说,第二册是徒手对练的内容,第三册是实战技法,以后的四册则是刀、枪、剑、棍等器械方面的内容。

   在对所有套路规范整理的基础上,李玉川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迷踪拳》第一册一气呵成,并配发了540多张图片。2001年7月,李玉川编著的《迷踪拳》第一册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册也已交出版社正待出版。11月13日,记者采访时,见到了李玉川已经整理好的第三册书稿。这套系列丛书共分七册,出版社预计在2003年前出版完毕。

遍访名拳师 潜心习武艺

   从搜集资料到成稿,李玉川前后共用了三年的时间。李玉川是青县统计局的副局长,有自己的工作,搜集资料都得利用业余时间,每个星期天,甚至节假日,他都把时间用在了搜集资料上。他先后走访了青县境内十几位老拳师,向他们咨询、请教、了解相关情况。 李玉川还专程到了霍元甲的故乡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拜访了霍元甲的孙子---81岁的霍文亭老先生,证实了刘宝祥、张金堂二人师从霍恩第习武的事。

   为了深刻领会迷踪拳的风格特点,李玉川多次向梁金桥、王风岐等老拳师请教,老拳师们的解答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知道习练迷踪拳讲究歪腰斜胯,可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身正腰直不是更利于观瞻?为此,他特意向82岁的梁金桥老师傅请教。梁金桥曾师从于著名拳师李桂平,李桂平抗日时期曾在天津为一资本家看家护院,一人打败过前来挑衅的四个日本拳师。梁师傅告诉李玉川,歪腰斜胯正是迷踪拳最显著的特点,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姿势正是发力的需要,这样虽然看着身体是歪的,但发出的力却是直的。

   在迷踪拳丛书的写作过程中,李玉川除了八方求教,还自己潜心琢磨。在师傅传授的拳论中有一句话:行拳八式走八方,八卦数理寻根源。一直以来他只是机械地背诵,但细想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太清楚,特别是“数理”两个字,是哪两个字都不能确定。于是,李玉川仔细查阅拳谱,翻看武术书籍,经过反复琢磨得出,“八卦数理寻根源”应该是指“阴阳八卦”中的八个数,是指从八卦的道理中寻找根源。

著书立传授徒 名拳艺传天下

   2001年4月份,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的有关负责人找到李玉川,请他录制迷踪拳系列光盘。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一个月要把所有的套路背熟,并要在摄象机前边表演边讲解,这对李玉川来说又是一项苦功。那一个月,他每天都是四点起床,到清净的地方演练。一个月后,当那位负责人再次见到他时,第一句话就是:瘦了。面对摄象机镜头,在装潢过的地板上表演,李玉川说不如在土地上放得开,发挥得不太好。但出版社的人很满意,一次录了十盘,现已面世,准备明年继续录制。

   2001年11月7日,青县体育局组织召开了《迷踪拳》系列丛书、光盘出版发行座谈会。市体委、市武协等各界人士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青县应将体育作为产业来开发的建议。李玉川说,以后,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他们要筹拍迷踪拳题材的电视剧,并成立有规模的体育场馆,吸引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让迷踪拳这老祖宗留下的武术瑰宝进一步发扬光大。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李小龙图片大全…[364813]
 地下黑拳传奇…[345460]
 人体要害部位图…[193921]
 新到中泰、K-1 MAX2006 比赛…[172866]
 本网站对世界各地培训中国功…[138815]
 
 最新5篇文章
 六次全国书法金奖--张立成的…[4540]
 九门挂棍——沧州武术的高光…[3620]
 中国式摔跤的希望--任宝才老…[3583]
 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成功…[2363]
 张立成:多才多艺的书法家…[12079]
 
 相关5篇文章
 试探“太极妙中言”…[17566]
 少林金刚十大摔…[26648]
 我国太极拳近百余年的发展情…[17071]
 陈氏太极36式详细拳谱…[29215]
 合一通背拳…[24613]



   
 最新 2 条评论

 [第2楼] 评论人: 师兄弟   删除该条评论

那沧州东郊大孙庄子陈氏的燕青拳谁传的

评论时间:2007-07-30 22:58:48
 
 [第1楼] 评论人: 首席参谋   删除该条评论
哪有的买/问号/盘也是,哪有的买/问号/我想要。。。
评论时间:2005-04-14 21:01:57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