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在对社会群体(尤其是青少年)武术教学中我们仍以“竞技武术”为主导的训练方式,使我们在同其它健身类项目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使社会群体武术市场日渐萎缩,由此也影响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那么,我们要发展“群众武术”,而对于群众武术应该怎么练,究竟练什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竞技
武术”的教学形式及内容,并且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来分析,才有可能使原本失去的社会群体武术市场失而复得,更好地推动竞技武术运动向前发展。
一、 竞技武术练什么
——竞技武术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专业的武术运动员,并且以比赛为评价标准。所以,在教学中强调武术技能的磨练,尤其着重基本功的练习,一个人在武术训练初期打下的基本功功底的扎实与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名运动员未来在竞技赛场发展的生命力。
训练初期:一般为基本功练习,即各种韧带的练习(肩、腰、腿等);基本功的练习:1、直摆性腿法(正、侧踢腿)、2、击响性腿法(里合、外摆、单拍脚等)、3、扫转性腿法(前后扫腿等);4、屈伸性腿法;5、腾空跳跃动作(飞脚、旋风脚、外摆莲、侧空翻、旋子等);6、各种基本套路(少年拳、五步拳等),主要为协调性及基本手、步型的练习
。
训练中期:通常为先练拳再练器械,也就是先学练一套长拳(可以规定拳也可以是自选拳)后,再辅以器械的基本练习--》动作组合--》分段等。
其它:学会器械等套路以后,一般为适应比赛的要求开始进行两人或三人的对练。略
二、 群众武术怎么练
——群众武术怎么练,倒是现在武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课题,现有的主流方式仍是如前所述的"竞技武术"训练模式。也就是群众武术的教练大多执行的就是初级武术教练的功能,他的任务就是为学习者打好基本功的功底,准备为上一级武术运动员培养部门输送(训练的主要内容参见“竞技武术”的"训练初期")。那么,群众武术这么练到底行不行?答案是肯定的,但同时也是否定的。
——我们先来谈谈肯定的一面,值得肯定的是,竞技武术的训练模式能为上一级武术运动员专业(包括半专业)机构直接提供后备人才。打个比方说,作者是一个体校的教练,下一级运动员培养机构给我送来的运动员苗子他(她)必须符合几个条件:1、韧带压开了;2、送来的队员可塑性强,它包括几个方面:如武术专项身体素质好、协调性好、爆发力强等等。然后经过我的再培养,几个月或若干年后,他又被转送到了上一级运动员培养部门(专业队)或是在竞争中被淘汰了。我执行的就是中级教练的功能,而给我“送”人的就是初级教练,而我送给的上一级部门就是高级教练。从培养专业武术运动员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群体武术运用竞技武术进行练习是肯定的。那否定的方面是哪些呢?
——现在我们来谈谈运用培养武术运动员的方式即“竞技武术”模式进行“群众武术”否定的一面。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竞技武术训练占主流的社会群体武术教育模式,正是使社会群体武术市场萎缩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竞技武术训练本身并没有出什么问题,而是我们的外部环境已经开始发生了改变。第一、竞技武术的培养模式目标是为了培养一个专业的武术运动员,而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以及人们择业的自由化,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从事以武术为职业的人或家族在都市里未必能有多少,所以,这是社会大背景的变动;第二,再来谈谈人们对健身的需求,现在已不同于80年代少年宫武术班报名火爆的场面了,现在各种以健身为主题的项目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跆拳道也好象在一夜之间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人们的选择多了,他们可以选择一些既能健身又能休闲娱乐的体育运动项目。当然,这种竞技武术训练模式的训练过程单调乏味并且艰苦、而且为上一级武术运动员培养机构选择人才的竞技武术模式自然就会被其它体育运动项目淘汰,面对社会群体武术人群的稀少,又如何能发展竞技武术事业?现各地的少年宫、中小学在遇到武术招生人数稀少和甚至连一个班都凑不上的尴尬局面,就是这种情况真实的写照。所以,必须要把武术放到一个时代的背景下进行相应的研究,才能使武术教育工作者完成继承和发展武术的历史使命。
——那么,群众武术怎么练,怎么合理安排它的训练内容和方式,使它既能满足社会群体的要求,又能为竞技武术做人才资源上的准备。首先,扩大社会群体的参与人数,这是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参加的人多了,才会有武术运动的发展也可以使竞技武术在选拔人才时的范围更为广阔。这就需要武术迎合社会群体健身的要求,对“竞技武术”(培养武术运动员的练习方法)训练模式进行相应的改变。针对社会群体生理及心理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武术内容及训练。第二、它还应该执行初级武术教练员的职能,也就是能为竞技武术提供后备人才的职能,这就要求提供社会群体教学服务的武术教师(或组织)要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动作标准,只有动作统一了,你才可能比较标准动作,知道动作对不对,武术的手型、步型做没做到位。如果没有这个统一,张三教A拳、李四教B拳,张三说李四教得“不对”,李四反过来说张三教得“不好”。这就是由于套路或技术动作没有统一的原因。但说到武术教练的这个职能,还应该放在有一定群众基础上去完成。打个比喻说,喜欢武术的人多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当武术运动员;而现在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他本来是想通过武术健身和学习、了解武术的,你偏要把他“练”成一个专业武术运动员,我们先不算算多少人才能出来一个武术专业运动员,只说这种方式使他一学“武术”就害怕,学习的人当然越来越少。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学习武术的途径和方法不止一条,不是说先压了腿再踢了腿才叫“练武术”,如果问题就这么简单,那更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先练半年体操、把韧带拉开了再来练武术,这样对他的“发展”更好。所以,长期以来武术教育界普遍存在的教学思维定势,即培养专业武术运动员的“竞技武术”教学模式,必须要改变。如果不改变,社会群体武术市场就没了,而随之而来的祸及秧池,竞技武术后备人才也没了,生拉开硬拽也没有愿意学习“武术”。所以,这一点我想我们应该学习跆拳道这个项目。跆拳道什么人都可以参加,从小孩到中青年。他们来学习跆拳道最初可能也没有特别的原因,好奇、好玩、煅练身体等等,但跆拳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逐级上升的,也没有明确非要把他们“练”成跆拳道选手,而且课程安排也极为合理和规范。他们中有人可能就因为那些看似简单的原因从此走上了跆拳道的职业生涯。所以,在针对社会群体进行武术教学时,着重对习武者进行全面的塑造和培养,如武术的“精、气、神”、课程的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趣味性以及动作规格的标准性等,而不仅仅是“竞技武术”只练武术技术(主要是基本功)的单一培养。从而在这些扩大的社会群体武术人群中,选拔出更多的竞技武术的后备人才。第三、如果有可能,通过武术学习还应该折射更多的传统文化信息和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及道德品质。这其实反映了一个武术的社会功能,而现在武术中的这种社会功能可能已经名存实亡了。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创新,使武术真正具有社会教育的功能。
——所以,作为武术教育工作者,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市场运作规律有进一步的了解,才能根据自身所处的情况完成继承传统武术和发展现代武术的历史使命,从而从局部(个人)到整体(组织部门)全面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