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外家之辩 我国的拳术有内家拳和外家拳之称,外界不明就里,对内外家之说众说纷纷,择其代表的:一是认为内家拳以武当道门为代表,外家拳则实指嵩山少林派,故人多谓,道为内家,释为外家。二是认为内家拳专于内功,以柔胜;外家专于外功,以刚胜。直目内家为软功,是松与柔的关系,外家为硬功是紧与刚的关系。说者滔淳,听着毛寒,此种光怪陆离之言论,其实皆皮相之见。吾道不传,若长此不辨,异端必生。教人事小,误人事大,一误再误,互相传播,贻笑大方,不知伊于何底!内家拳事一种由博而归而均精的特殊拳学。以发扬光大计,其使命在修正学问,发挥良能。余触目痛心,不忍坐视,今作明之。 1、 何为“外家”?考“外家”二字,始见于《庄子》:“彼游与方外者”。至今引用为出家的僧道弟子欲与世人有所区别,尝称原有之家曰俗家,称剃度之所为外家。见尊我斋主人《少林拳术秘诀》中云:“自明代以来,凡谈技击者,遂有内家外家之区别。何谓之内家?即凡尘间普通之称,如佛门之所谓在家是也,外家者即出家方外之谓,以示与内家有别也。”这里明确指出“内家”即引用为本家或在家生活之人,外家即出家的僧人道士,跳出凡俗,追求极乐净土或世外桃源之辈。所以,修炼内容拳术者无所谓在道,在释或在凡尘世间。本门前辈高手多有佛门弟子,如僧尾、僧耳、天童僧山焰等。况且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先,已有被称之方外之人的外家出现,一定要以道为内家,释为外家,是不科学的。 2、 拳术为我国传统运动的主要项目之一,为人一后天运动的锻炼而已。其活动气血筋骨,有益身体强壮,精神健全,而尽摄生理中的卫生之道。故其一在强身,其二在御敌,其外曰寻趣利。然拳术者,虽千变万化,式多殊别,而握固者,则在外无非势形,在内无非气劲。世人认为少林拳劲显于外皆主刚,殊不知,少林亦有调呼吸内练一口气的,七十二艺中多有练气运百骸的内功之术。艺高者都是刚柔并举,而无全闭气主刚之弊。内家拳亦如此,上乘者,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似好妇,夺之如惧虎:甚气之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其势如鸡啄米,其形如蛇吞物,动之如江河,发之如迅雷。光若仿佛,气贯长虹。所以,无论何门何派,刚柔不可偏重,也不可内外须臾分离。拳术以和为贵,拳术既无内外之分,何以形势又有刚柔之判? 二、拳术内外家之名的由来 考“内家”二字,本意指六宫之内,见《周礼》:“会内宫之财用。”宫人称谓。犹言内待内府,内家一词见唐朝王建的诗:“尽送春来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支花。”封建时代又称皇宫为大内,内家。唐朝薛能的《美姬》诗:“身是三千第一名,内家丛里独分明。”内家又称宫女。李珣浣溪沙词:“晓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无独于偶“内家”两字,在浙东四明土语中,意为内人,老婆家女人。据本门前辈可靠之说,内家拳术最早为女人所创,历古以来内家门内都亦传奉以春秋时期得南林越女为初祖。但尽管内家拳术由内家女人开始归纳创建而来也好,考证内外家名词由来较为古老也好。沿用内外家拳术之称者,最早的记载于明末清初的宁波学者黄宗羲(1610-1695年)于康熙八年(1669年)为其友人王征南逝世时所撰的《王征南墓志铭》其文开头就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自此以后,人们亦习惯根据诸本基于的《王征南墓志铭》遂俨然将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这里需要说明指出的《王征南墓志铭》中所指的外家,不是单单指当时的少林拳术,而是泛指当时除内家拳术(行字拳势)以外社会上所有的“主于博人。人亦得而乘之”得武术拳术体系。按内家拳术不必始于《王征南墓志铭》,而内家拳术之名则始见于此。 三、何为内家拳 拳法本是预于大战之技,是为了制人而不制于人。兵书有云:战势不过奇正,形势不过虚实,善战者,不过“攻之必得,守之不失”而已。内家拳关于拳的本来意思也尽同于此。所谓内家拳,昔也称剑术(主要包括行字拳势(勇)、箭术、道引科势、四明长剑技、伤科等读者可参考明·沈一惯《博者张松溪》、吴昆山的《行字拳勇·拳术伦语六十三篇》黄百家的《王征南先生传》、陆某某的《王征南·秘授伤科卷要》以及无名氏的〈征南射法〉、夏明土的《行字拳书》等)简练深邃非同凡常,明末清初浙江学派的著名学问大家黄宗羲(1610-1695年)佥以它为拳术中“行家里手”之意,冠以“内家”二字名之。黄宗羲在其所撰写的《王征南墓之铭》中已作了精辟的论述。“少林以为勇名天下,然主于博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 为了明确这一论述,不妨再看看雍正末年(1723-1735)曹秉仁所编得《宁波府志·卷三十·张松溪》其书运价:“盖拳勇之术有二、一为外家,一为内家,外家以少林为盛,其法主于博人,而跳踉奋跃,或失之竦 ,故往往为人所乘。内家则松溪所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费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尤善。” 新的、好的事物产生总是以旧事物为基础,没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事物也总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精。这些都是事物的发展一般规律。黄百家说:“……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即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是胜少林。”内家拳得诞生,也是由浅到深,由粗到精,从低级到上乘,从外行到内行。由此可以看出,近代有的人所谓的“内家”和内家拳名问世时所谓内家,其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有本质的区别。 内家拳是中华武术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华武术之奇葩,其法理深邃精微,不仅于养身修道、御敌防侮独有功效,还是一种又博而归约而匀精的上乘功法。16世纪中叶盛行于浙东四明一带,外人以为自张松溪至清初黄百家后,已趋湮没。后人曾将近似于内家拳的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归为“内家拳”,则内家拳已经成为拳术范畴,而具体的内家拳则称为“四明内家拳”。它是一种具体的拳术,又是一门精湛巧妙的综合艺术,是历古以来众多得内家拳先辈们在长期生活当中,继续了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广采博学百家之长,使之融会贯通,又经过反复实践锤炼总结中逐步创造和发展而来的。夏明土先生的《行字拳术》中称:“其会聚了法(阴阳)、理、医、易、兵、五事为一体,知之修炼,天地生杀之机,阴阳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包涵总括,尽收其中,实为天地所珍秘,进则可为治国平天下之用,退则当作修身齐家之策。” 在黄百家所著《王征南先生传》中,有详细的记载了他向王征南所学的四明内家拳技法内容: “有五不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笔者注:有兴趣者可参考吴昆山的《拳勇论语》之《不宜打处·初学条目》)”; “其拳法有应敌打法名色若干:长拳滚斫、分心十字、摆肘逼门、迎风铁扇、弃物投先、推肘扑阴、……四把腰等”; “穴位若干:有死穴、哑穴、晕穴……等穴”; “所禁忌病法若干: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 “练手者概括为三十五:斫、削、科、磕、靠、掠、逼、抹、芟、敲、摇、摆、撒、镰、嚣、兜、搭、剪、分、挑、绾、冲、钩、勒、跃、兑、换、括、起、倒、压、发、插、删、钓(笔者注内家拳练手法实共有三十九手,即十二成一的天、地、人和三势。黄百家也称先生王征南之所注意的另有四手,见《王征南先生传》先生之所注意,独喜身负,迥绝乎凡技之上者,於拳则有盘斫。拳家惟斫最重。斫有四种:滚斫、柳叶斫、十字斫、雷公斫。” “练步者十八:瓦步、后瓦步、碾步、冲步、撒步、曲步、踏步、敛步、坐马步、钓马步、连枝步、仙人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绞花步。(笔者注:内家拳现在练步一般以五行为基础,后至十八等,到最后以行步为主。也讲究步法小九天、十二成一)。” “犹为余谆谆恺切曰:拳不在多惟在熟,练之纯属即六路亦用之不穷。其中分阴阳止十八法(笔者注:小九天分阴阳共十八法,后又可增变出顺逆、双单、天、地、人和等,故无以穷尽),而变出即有四十九。又曰:拳如绞花槌,左、右、中、前、后皆到,不可只顾一面(笔者注:左右中前后应是左右、上下、前后。即内家所称的六面槌)。又曰:拳亦由博而归约,由七十二跌(即长拳、滚斫、分心十字等打法名色)二十五拿(即斫、削、科、磕、靠等)以正十八(即六路中十八法);由十八而十二(倒、换、搓、挪、滚、脱、牵、绾、跪、坐、挝、拿。笔者注:十二行内又称十二成一,它把天下所有的形势归约在十三个形式里面,即外界所盛传的内家十三丹功,分内外两种,即外形内意);由十二而归之存心五字——敬、紧、径、劲、切(笔者注:即张松溪所传的五字秘诀的武道最高心法)。故精于拳者,所记止有数字。” 除了以上内容还有王征南见之笑曰的黄百家自己简捷的“六路”和“十段锦”和仅传其法的王征南先生的另一绝技“射”,以及强硬身体的枪剑器械等之用法,卒伍之步伐,阵垒之规模。(可参考清康熙十四年黄百家的《王征南先生传》。 这些简明概括了内家拳的内容及其变化过程。可见,内家拳内容十分丰富,它是一种由博而归约而匀精的上乘功法,其汇聚可法(阴阳)、理、易、医、兵五事融为一体,它所涉及的学问和可供研究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可用于完善自我,修正学问、发挥良能,故历来为修道之士首选的不二法门。但是,诚如黄百家所言,“木牛流马,诸葛之书中之尺寸详矣,三千年以来,能复用之者谁乎?”内家拳易学难精,举止动静,蕴藏着深明的阴阳之理、八卦之机,是一种由博而归约而匀精得上乘功法。学内家拳者能得其精微,一要遇有名师,能诚意传授;二要,环境优良,时间宽裕;三要身体适合,又有恒心,能下苦功。学习者有其学识渊博,心灵精细,极重悟性是其关键,才能在浩瀚而繁杂的武学大海中体会得形简意繁得此门哲理。 附一、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黄百家《学箕初稿·卷一·王征南先生传》 征南先生有绝技二:曰拳,曰射。然穿杨贯戟善射者古多有之,而惟拳则先生为最。 盖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王征南先生从学与单思南,而独得其全。 余少不习科举业,喜事甚,闻先生名,裹粮至宝幢学焉。先生亦自绝怜其技,授受甚难其人,亦乐得余而传之——【有五不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居室陋窄,习余于其旁之铁寺。 其拳法有应敌打法名色若干:【长拳滚斫、分心十字、摆肘逼门、迎风铁扇、弃物投先、推肘扑阴、弯心杵肋、舜子投井、剪腕点节、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猴献果、绾肘裹靠、仙人照掌、弯弓大步、兑换抱月、左右扬鞭、铁门闩、柳穿鱼、满肚疼、连枝箭、一提金、双架笔、金刚跌,双推窗、顺牵羊、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四把腰等。】 穴法若干:【死穴、哑穴、晕穴、咳穴、膀胱、虾蟆、猿跳、曲池、锁喉、解颐、合谷、内关、三里等穴。】 所禁犯病法若干:【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 而其要则在练,练既成熟不必顾盼拟合,信手而应,纵横前后,悉逢肯綮。其练法有: 练手者三十五:【斫、削、科、磕、靠、 、逼、抹、芟、敲、摇、摆、撒、镰、 、兜、搭、剪、分、挑、绾、 、钩、勒、跃、兑、换、括、起、倒、压、发、插、删、钓。】 练步者十八:【瓦步、后瓦步、碾步、冲步、撒步、曲步、踏步、敛步、坐马步、钓马步、连枝步、仙人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绞花步。】 而总摄于六路与十段锦之中,各有歌决: 【其六路曰: 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 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 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锤冲掠两翅摇。 其十段锦曰: 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 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 分身十字既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 扭拳拈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步。 八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 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 顾其词皆隐略难记,余因各为诠释之,以备遗忘。【诠六路曰: ○斗门:左膊垂下,拳冲上当前,右手平屈向外,两拳相对为斗门。以右足踝前斜,靠左足踝后,名连枝步;右手以双指从左拳钩进复钩出,名乱抽麻。右足亦随右手向左足前钩进复钩出,作小蹋步还连枝。 ○通臂:长拳也。右手先阴出长拳,左手伏乳。左手从右拳下亦出长拳,右手伏乳共四长拳。足连枝,随长拳微搓挪左右。凡长拳俱要对直手背,向内向外者,即病法中戳拳。 ○仙人朝天势:将左手长拳往右耳后,向左前斫下,伏乳。左足搓左。右手往左耳后,向右前斫下,钩起,搁左拳背, 右拳正当鼻前,似朝天势。右足跟进划进裆前,横向外靠;左足尖如丁字样,是为仙人步。凡步俱蹲矬,直立者病法所禁。 ○抱月:右足向右至后大撒步,左足随转右,作坐马步。两拳平阴相对为抱月。复搓前手还斗门,足还连枝,仍四长拳。敛左右拳,紧叉当胸,阳面,右外左内,两 夹 。 ○扬鞭:足搓转向后,右足在前,左足在后,右足即前进追步。右手阳发,阴膊直肘平屈,横前如角尺样。左手扯后伏 ,一敛转面,左手亦阳发,阴左足进同上。 ○煞锤:左手平阴屈横,右手向后兜至左掌,右足随右手齐进至左足后。 ○冲 :右手向后翻身直斫,右足随转向后,左足揭起,左拳冲下着左膝上,为钓马步。此专破少林搂地挖金砖等法者。右手掠左 ,左手即从右手内竖起,左足上前逼步,右足随进,后仍还连枝,两手仍还斗门。 ○两翅摇:摆两足搓右作坐马步,两拳平阴着胸,先将右手掠开,平直如翅,复收至胸,左手亦然。 诠十段锦曰: ○坐山虎势:起斗门,连枝足搓向右作坐马步,两拳平阴着胸。 ○急步三追:右手撒开,转身左手出长拳同六路。但六路用连枝步,至搓转方右足在前,仍为连枝步;而此用进退敛步,循环三进。 ○双刀敛步:左膊垂下,拳直竖当前,右手平屈向外叉左手内,两足紧敛步。 ○滚斫进退三回:将前手抹下,后手斫进,如是者三进三退。凡斫法,上圆,中直,下仍圆,如钺斧样。 ○分身十字:两手仍着胸,以左手撒开,左足随左手出,右手出长拳,循环三拳,右手仍着胸,以右手撒开,左足转面,左手出长拳,亦循环三拳。 ○架刀斫归营寨:右手复叉左手内,斫法同前滚斫法,但转面只三斫,用右手转身。 ○纽拳碾步:拳下垂,左手略出,右手下出上进,俱阴面。左足随左手,右足随右手搓挪,不转面两纽。 ○滚斫退归原路:左手翻身三斫,退步。 ○韬搥连进:左手平着胸,略撒开平直,右手覆拳兜上,至左手腕中止,左足随左手入敛步翻身,右手亦平着胸,同上。 ○滚斫归初飞步:右手斫后,右足搓挪。 ○金鸡独立紧攀弓:右手复斫,右足搓转,左拳自上插下,左足钓马步进半步,右足随还连枝,即六路拳冲钓马步。 ○坐马四平两顾:即六路“两翅摇摆”还斗门,转坐马摇摆。 六路与十段锦多相同处,大约六路练骨,使之能紧,十段锦紧后又使之放开。】 先生见之笑曰:余以终身之习,往往犹费追忆,子一何简捷若是乎?虽然子艺自此,不精矣。 余既习其拳,射则以无其器而仅传其法。其射法: 一曰利器,调弓审矢,弓必视乎己力之强弱,矢有视乎弓力之重轻。【宁乎强于弓,毋弓强于手,如手有四力五力,拿挽三力四力之弓。古者以石量弓,今以力。一个力重九斤四两。三力四力之,箭长十把重四钱五分;五六力之弓,箭长九把半重五钱五分。太约射的者,弓贵窄,箭贵轻;御敌者,弓宁宽,箭宁重。】 二曰审鹄,鹄有远近,欲定镞之所至,则以前手高下准之。【箭不知所落处是名野矢,欲知落处则以前手之高下分远近。如把于八十步前手与肩对,一百步则与眼对,一百三四十步则与眉对,最远一百七八十步则与帽顶相对矣。】 三曰正体,盖身有身法,手有手法,足有足法,眼有眼法。【射虽在手,实本于身。忌腆胸偃背须亦如拳法蹲矬连枝步则身不动臀不颤,肩肘腰腿力萃于一处。手法务要平直,左拳与左 、左肩及右肩、右 节节相对。如引绳发箭时,左手不如巧力,尽用之右手,左足尖右足跟与上肩手相应,眼不可单看把子。盖眼在把子则手与把子反不相对矣。只立定时将左足尖恰对垛心,身体既正,则手足自相应。引满时,以右眼观左手,无不中亦。】 然此虽精详织,得专家之秘授者,尤或闻之。 而惟是,先生之所注意,独喜身负,迥绝乎凡技之上者,於拳则有盘斫。【拳家惟斫最重。斫有四种:滚斫、柳叶斫、十字斫、雷公斫。而先生另有盘斫,则能以斫破斫。】於射则於斗室之中张弦白矢,出而注镞,百发无失。【卷席作垛,以凳仰置桌上,将席开之,使极平正,以矢镞射席心,离一尺满穀正体射之。矢着席,看其矢镞偏向,或左或右,即时救正之;上下亦然。必使其矢从席罅无声而过,则出而射镞,但以左足尖对之,信手而发,自然无失。】此则先生熟久智生,划焉心开而独创者。 方余之习拳于铁佛寺也,琉璃惨澹,土木狰狞,余与先生演肄之余,浊酒数杯,团 绕步,侯山月之方生,听溪流之呜咽,先生谈古道今,意气慷慨,因为余兼及枪、刀、剑、钺之法曰:拳成外,此不难矣。某某处即枪法也,某某处即剑、钺法也。以至卒伍之步伐,阵垒之规模,莫不淋漓倾倒曰:我无传人,我将尽授之子矣。余时鼻端出火,兴致方腾,慕睢阳、伯纪之为人,谓天下事必非龌龊拘儒所任,必其能上马杀敌,下马擒王,始不负七尺于世。顾箭术虽授,未尝习其支左屈右之形,因与先生约,将于明年正月具是器而卒业焉。然当是时,西南既靖,东南亦平,四海宴如,此真挽强二石,不若一丁之时。家大人见余 驰放纵,恐逐流为年少狭邪之徒,将使学为科举之文。而余见家势飘零,当此之时,技既成而何所用,亦遂自悔其所为。因降心抑志,一意夫经生业,担簦负笈,问途于陈子夔献,陈子介眉,范子国雯,万子季野,张子心友等,而诸君子适俱在甬东,先生入城时,尝过余斋,谈及武艺事,犹为余谆谆恺切曰:拳不在多惟在熟,练之纯熟即六路亦用之不穷。其中分阴阳止十八法,而变出即有四十九。又曰:拳如绞花槌,左、右、中、前、后皆到,不可只顾一面。又曰:拳亦由博而归约,由七十二跌【即长拳滚斫、分心十字等打法名色】三十五拿【即斫、削、科、磕、靠等】以至十八【即六路中十八法】;由十八而十二【倒、换、搓、挪、滚、脱、牵、绾、跪、坐、挝、拿】;由十二而总归之存心五字——【敬、紧、径、劲、切】。故精于拳者,所记止有数字。余时注意举业,虽勉强听受,非复昔时之兴会。而先生亦且贫病交缠,心枯容悴而惫矣! 今先生之死止七年,干戈满地,锋镝纵横,吾乡盗贼亦相蚁合,流离载道,白骨蔽野。此时得一桑怿,足以除之;而二三士子,犹伊吾于城门画闭之中。当事者命一二守望相助等题,以为平盗之政。士子遮拾一二兵农合一之语,以为经济之才。龙门子秦士录曰: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言念先生竟空槁三尺蒿下,宁不惜哉! 嗟乎!先生不可作矣,念当日得竟先生之学,即岂敢谓遂有关于匡王定霸之略,然而一障一堡,或如范长生、樊雅等保护党闾,自审谅庶几焉。亦何至播徙海滨,担簦四顾,望尘起而无遁所如今日乎!则昔以从学于先生而悔者,今又不觉甚悔。夫前之悔矣,先生之家世本末,家大人已为之志小子不敢复赘,独是先生之术所受者惟余。匕既负先生之知,则此术已为广陵散矣。余宁忍哉!故特备著其委屑,庶后有好事者或可因是而得之也。虽然,木牛流马,诸葛之书中之尺寸详矣,三千年以来,能复用之者谁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