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子拳,原名八闪翻,又名翻拳。其早期拳术技法突出八个主要招势,“闪”,即言其快,意为闪摆收势如电掣雷动。翻子拳,其名有用“翻”、与“番”,两字各有侧重,“番”为次数,即翻生不息,连三拼四。
据翻子拳歌载有“武穆留下翻子拳,直出直入妙含玄”名,故有人认为翻子拳是宋代岳飞所创伟。但未见史料记载。
翻子拳在史料上记载较早的见于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中记载:“古今拳家,亲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囵拳,各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作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其中所说的“八闪翻”,就是今天的翻子拳。“八闪番”是明代之旧称。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到,“八闪番”在明代已是一门比较完整的拳法了。翻子拳以八闪翻为核心,其它当是此拳的发展变衍生化而来。
清朝时期,翻子拳流传于我国北方各省,尤其盛传于河北省的饶阳、蠡县、高阳地区。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有位赵灿益(尊称赵老灿),曾隐居于河北省的饶阳地区,他把这两门技艺分授于段、王两家。段志绪、段志勇兄弟习戳脚,王老梓、王占鳖等人习翻子拳。后来,两家互教互学。翻子拳以手功为主,戳脚以腿功为主。近代一些精通翻子拳的拳师,同时也兼习戳脚。如河北蠡县魏赞魁,北京吴斌楼等都是精通戳脚、翻子的名家。
翻子拳流传于河北后,日益发展,广泛传播,形成了很多的流派。由鹰爪行拳、鹰爪连拳与翻子拳溶为一体的“鹰爪翻子拳”,“出手拳打,回手鹰抓,拳密如雨,脆快似鞭“,既有鹰爪拳的风格,又有翻子拳的特点。由地功拳和翻子拳溶为一体的”地功翻子拳“,既有翻子拳快速多变的手法,又有地功拳的跌、扑、摔、剪等技艺。因为此拳中又有戳脚的腿法,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戳脚翻子“。此外还有“少林翻子”、“长拳翻子”、“短拳翻子”、“燕青翻子”、“绵掌翻”等等流派。
清未明初,王占鳖之弟子徐兆熊到沈阳传艺授徒,从此翻子拳流传于东北一带。近代翻子拳名家于伯谦不仅很好地继承前人所授,并在五十所代创造了“拨浪翻“、”滚背翻“等套路。
翻子拳现今广泛流传于我国的东北、河北、西北等地区。河北省的翻子拳,套路短小精悍,动作紧凑;西北的翻子拳,结合通背拳劲道的演变,架式开展,手法简明;东北地区的翻子拳,架式低小,易攻易守,气势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