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八卦掌只有松,才能产生气,松是练气的不发二门。因为只有松,才能神静,呼吸才能细缓匀畅。要从形体到精神,从五脏六腹到四肢百骸,全部做到放松,这样一来,渐渐小腹、背脊面部都感到发热,最后可达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孔不入”了。有了内气,就会产生内劲,时日愈久,内气愈充,内劲越足,功夫越深。
当八卦掌练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的时后,就具备了一种弹簧劲,周身就象一架弹簧机,对手攻击到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会在瞬息之间,将其力柔化掉然后反弹出去。这种弹簧劲,正是刚柔相济内劲的本质特点。松能练出内气和弹簧劲,然而做到松并非易事。走圈是八卦掌的基本功,首先要在走圈中反复体会这个松字,然后在小八掌(又称功夫掌、定势转掌)、单操八势、转掌八势等等。直到大八掌中体会,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松练。几年八卦纯功,必然产生体内体外的变化,力也渐渐的不同。开始练的时候,不知道松是什么,不懂为什么松能打人,随着功力的增长,泄去自身的拙力,产生内家拳的力。最初产生的刚力是硬力,不能说是真正的刚,打人疼,伤人的力,不过也算是渐渐入门了,然后把硬力松开,产生柔化的力量,可以发人,随着功力的高低,可以达到发人数丈而不伤。分尺劲、寸劲,渐渐的已经懂力了,所谓化刚为柔。功力再长,便又出现真正的刚力,非前硬力可比,所谓化柔为刚。至于能不能达到刚柔相济,纯以神行,那就要看悟性。这些力产生,都是以整体力为基础的。
初练八卦还是从不发力入手,先练身法、步法,久而久之,身法步法纯熟,自然就可发力了。不松,螺旋拧根本走不到位。向另一个方向平滑转换的时候,出现死角。需要一挂肉挂在一副骨头架子上转来转去,拧来拧去,钻来钻去,走来走去。松到才能拧到,入门以后,形成的就是松下来的拧。一开始练不发力,是为了行气,怕不会发力乱发,反而乱了气息。松是为了能紧,将肌肉松开方能拧转入内。放松放松再放松,步步深入。不松的话,拧不到位,走不匀,螺旋线转向中出死角。明劲也要大松大柔的去练,八卦掌同样也是要枝节灵活节节贯通,全身上下有任何一个地方松不开都不行,松而拧、沉而灵;拧裹钻翻、螺旋缠绕的立体走转,出汗而不气喘,神气意力归于一念方为入路。八卦起初训练, 先从大架式外形作易筋(抻筋拔骨),此为明劲,易筋后,筋长力大,但此时的劲需大,但不灵活,因此应开始以松作训练,能松至放弃肌肉,而用骨力,此为暗劲,光松不合,势必流于懈怠散乱;不拧不成八卦,八卦就是一个拧,拧并非拧住不放,时时拧转不停留,沉中才能体现出灵来。松的越好, 内劲就越大, 反之内劲就越小。
松沉两字的用意无非是指将人体拳架骨节解开,使重心向下落至足。周身沉稳,转换灵活,一气贯通。内已含有解开骨节之意,骨节不解开,重心向下降落是不可能的。沉的标准是:将意气向下落入丹田至足,骨节解开后贯通,重心向下落到足、深入地。这样一来,拳架整体身法既解开了骨节又紧密、坚实,身沉稳、圆活而步灵动。沉的目的:即接对方来力时,我用力份量大而又转换灵活。发则劲力传给对方,自身重心沉稳又不给对方,足下却能走转自如。当然这需多年的围圆走转方可获得。真正做到八卦掌的要领时,几年内怕是得紧的不得了,象上螺丝一样越上越紧,功夫只有从紧中出。相信时间长了才能慢慢真正松下来,这时功夫也才真正的上身了。只要练的标准,就是在十冬腊月,走上几圈身上就冒汗。内圈手刚开始蹲身下势,就是在极度紧张中求大松大软。练到最后,踮着脚尖走内圈手。
下塌腰克服生理曲线,即腰向后塌,臀向前收,不但有利于腰胯腿放松,而且所发的劲力,能全部到达肩部,只有松得好,筋才能放长。击人击能丈外,离地一尺以上贴在墙上停顿一下落地,叫挂画,所用手法叫张手雷,是练挑掌而成,带人与地面平行向后飞出, 是练带手而成。打外伤内,把胸膈肌震裂,是练杖板而成。皆是重点松根节锻炼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