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古兵器之一。中国武术器械之一,由戈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戈、钩、戟并用。从卫墓出土的铜钩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边为一线钩形,故名钩。武术所用的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虎头钩、护手钩、挠钩等。其中,以护手双钩流行较广,因其有钩,有刃,有月牙,有钻,属于多刃器械,较难习练,容易伤及自己,故无"缠头裹脑"、"舞花"等动作。但钩在用法上有自己的特点,有钩、搂、掏、带、托、压、挑、刺、刨、挂、推、拉、捉、锁等手法。为了发挥钩的多刃作用,演练时要求有起伏吞吐的身法来配合,因此有"钩走浪式"的说法。钩的套路有查钩、行钩、十二连钩、梅花虎头钩、雪花钩、踔钩、卷帘钩等。对练套路有"虎头钩对枪"等。
吴钩:铜制,长约65CM左右,宽2.2-2.5CM。其形如弯月,齐头无锋,两边有刃,是一种推、钩两用的兵器。因出现在“吴国”,故称之为“吴钩”。以前笔者一直以为吴钩是一种宝剑的别称,现在看来应该两种意思兼有。此种兵器笔者推测似乎在攻城时作用比较大,可以很方便地钩伤城头守军。
钩镶: 是一种汉代常见的、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上下有钩,上钩约长25CM,下钩约长15CM,中为后有把手的小型铁盾;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钩为圆柱形的长铁铤,均稍向后弯;上钩顶端为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后的把手;盾用以推挡,钩用以钩束。此种兵器兼具防、钩、推三种功用,一般配合环首刀使用:战斗时一般用左手的钩镶将敌方长兵器钩住(对戟头横出的小枝特别有效),同时右手环首刀挥向敌面门。有的武侠小说中将它描述为护手钩类的兵器,则纯属无稽之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