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散手搏击网 >> 讲武堂 >> 大师论断

 
泰国拳技术特点的初步研究
来源:sanshou.net  发表人:老玩童   点击数:3681   发表日期:2005-07-01 16:46:43

    泰国古时被称为暹罗,位于气候炎热的东南亚半岛。泰族文化深受中国、印度两国文化的影响,而且泰族和中华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但泰族也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土壤。泰族经历了素可泰王朝(1238-1419年)、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年)、曼谷王朝(1767-1946年),1946年到现在为君主立宪制的泰国。泰族的发展与东南亚各族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为争夺宗主地位的原始战争贯穿于他们的历史进程之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最早的泰拳比赛出现在1411年,见于《北方纪年史》的记载,几百年来,泰族在中南半岛一带,生息繁衍,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开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术—泰拳,十六世纪初的“藩蓝”是泰国拳的雏形,其技法有头撞、口咬、擒拿、抓捏、挖眼、肩撞、臀顶、摔跤、拳打、脚踢、膝顶、肘击等,后来在“虎王”拍佛陀昭素时代,暹罗拳术发展至最高峰,举国人民皆醉心新术,乃缠麻式拳斗的极盛时期。   “虎王”本身酷爱拳术,曾致力整理日趋繁杂的拳术,并去芜存菁,形成泰拳的基本体系。泰国拳由民族艺术演变成职业体育迄今,经过“玫瑰园、国柱高、柴厂、是乐园、萱昭策”,而至现代化的“叻喃隆”各个拳场时代,泰拳民为泰民族之国技,是其精神的象征,泰拳师屡与外帮拳家高手们较斗,不论对西洋拳、日本空手道、朝鲜跆拳道、美国自由搏击,还是海外中国武术名手等,皆获胜果。

    今日泰拳蜚声国际武坛,乃系数百年来拳坛精英不断奋斗,以及古代帝皇和近代执政者大力推行的结果。现代泰拳吸收了西洋拳击的一些拳法技术和竞赛方法,但仍绝大程度地保留着其古老的传统技术体系,泰拳的发展与其社会的进程密切相关,泰国几百年的历史中原始战争、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直到欧洲人进入东南亚才给其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飞跃,于是泰国拳保留了更多原始的搏斗技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特点和技术体系。
      泰国拳作为泰国的传统搏击项目,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许多国家均不同规模的举办了泰拳比赛,其成功运作的经验对我国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经验借鉴,目前国内有关泰国拳的研究几乎未见,本文从泰国的发展渊源出发,对泰国拳的技术结构体系进行了初步地探讨,以其对中国武术,尤其是以搏击为主的散手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二、泰国拳的技术结构体系分析
      泰国拳的技术结构是构造泰国拳整体技战术运用的基础,相应的技术结构,决定了泰国拳的技术特点,即泰国拳的功能。只有深入地分析其内在结构,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泰国拳的技术特征。泰国拳的技术体系与中国武术散手一样,主要是以攻防技术为主,辅之以相应的摔法。在攻防技术运用过程中,泰国拳更加注重进攻,而其防守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其主要技术手段有:腿踢、肘法、膝击,各级别的拳手运用腿法、拳法、肘法、膝法进攻的比例均不等,防守技术有:截击、格挡、阻击等手段,注重直接对抗,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抗击打能力。
      泰国拳在进攻技术的组成中,腿法成了主要的进攻手段,其次是拳法、膝法和肘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有关泰国拳的各类比赛的技术统计中得到验证。见表1。

      表1 1999年泰王杯泰国拳手各级别进攻技术分数统计
      级别 中量级(72.5kg) 中量级 次中量级(69.8kg) 次中量级(66.6kg) 次轻   量级(58.9kg) 合计
      泰国拳手 129 154 175 201 142 801
      腿法 82 99 74 60 76 391
      比例% 63.6 69.3 42.3 29.8 53.5 48.8
      拳法 11 42 82 76 16 227
       比例% 8.5 27.3 46.9 37.8 11.3 28.3
       膝法 20 11 6 48 39 124
       比例% 15.5 7.1 3.4 23.9 27.5 15.5
      肘法 16 2 13 17 11 59
      比例 12.4 1.3 7.4 8.5 7.7 7.4

       从表1的技术统计资料来看:腿法进攻技术使用频率点48.8%,其次是拳法占28.3%,第三是膝法占15.5%,第四是肘法占7.4%,这与比赛选手及对手的具体情况有关,腿、拳进攻均在双方有一定的距离时运用,实战中双方从对峙到进攻的情况最多,这决定了腿、拳的进攻次数,泰国拳的腿法训练非常独特罕见,各拳馆拳手所踢沙袋为水牛皮制成的坚固沙袋,以踢击树干来练习腿部的硬度,更有甚者把香蕉树茎锯成四五十厘米一段抛向空中用脚踢。而肘、膝的攻击则在近距离时运用,双方贴近或缠抱的情况相对较少,于是膝、肘的进攻亦相对较少。泰国拳的这种缠抱后肘、膝攻击被称为“内围”技术,泰国拳的“内围”技术较其他国家的拳手运用熟练,在比赛中屡见成效。泰国拳在练习时采用腹式呼吸来增强抗击打能力,比赛时采用产体进攻。比较各国的搏击对抗性项目来说,肘、膝技是泰拳的独特技术,虽然中国散手在比赛中也可以使用,但是运用很少而且技术还很不成熟。泰国拳在比赛中进攻凶狠、硬打硬架、意志顽强,以及其特有的“内围”技术充分调动身体利用的各个部位参攻防的行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技术体系。 
      三、泰国拳的技术特点
      泰国拳的技术结构体系,决定了其具有相应的技术特点,这也是泰国拳能够推广到世界各地,深受各国人民所喜爱的原因所在。其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泰国拳动作简练、注重实明
      由于受到泰国拳竞赛规则的制约,规则规定了“能够削弱对手的能力”的进攻才能得分,这使得泰拳的技术及竞技能力的培养更加倾向于简练实用,与其他搏斗性项目相比更加崇尚进攻的力度,显得残酷刺激;另外,从泰国拳的技术结构看,它的腿、拳、肘、膝的进攻凌厉干脆,防守多以阻截为主要方法,防守反击硬打硬攻是其主要的战术意图,这也决定了泰国拳技术动作简练、注重实用。正是因为技术动作的简练,没有复杂的战术组合,所以它显得容易推广,又因为的实用,比赛时激烈的对攻,以及对人们原始本能的唤醒与激发,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在泰国拳的对抗比赛中,其竞技能力表现为技术、技能、心理和战术的有机综合,但技术和和技能的发挥运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于是要求技术动作简练、注重实用。
      2.泰国拳要求拳手具备顽强的抗击打能力
      运动生理学认为经常进行抗击能力的练习,能使骨骼变得粗壮、坚硬,能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由原来安静时的每平方毫米开放80条左右增加30倍以上,并可使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泡状,从而增加肌肉的供血量,延缓疲劳。在激动的拳斗中,抗击能力强的拳手能及时反击,变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抗击能力差的选手,往往是一旦被对方的重拳重腿击中,则导致技术失调,体力下降,最终一败涂地。
      从资料统计和比赛可以看出,泰拳手和其他国家的选手比赛,一般前两个回合在体能还没有下降时,很难分出胜负,泰国拳手一场的比赛中躲闪的次数十分有限,多采用堵截或硬挡技术,并且迅速反击,与对手展开对攻,其身体被击打平均为30.8次/回合,但是在后几回合,泰国拳手越战越勇,体能好象是没有下降的趋势,攻击力度仍然不减。而其他国家的先手体能下降明显,击空或无力击打次数明显增多。由此可见,泰国拳手的抗击打能力十分顽强,这也是泰拳在世界搏击中极少落败的原因之一。中国散手的比赛很少看到激烈的对攻场面,多以避实就虚实施巧得点获胜。
      3.泰国拳战术意图十分明显
      泰国拳技术结构决定了战术的具体运用。相比中国散手,其战术简单、讲究实用。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比赛中获胜赢得金腰带的拳手中有四人是泰国拳手,他们的各场进攻次数为129、154、175、201,分别占各场双方攻击总次数的44.0%、40%、44.2%、36.1%,增多不足50%,进攻次数明显少于别国选手,这显示泰国拳手进攻的实效性较高。从统计资料分析发现,泰国拳手每次进攻的力量很大,有较高的准确性。这与泰国拳的竞赛规则有极大的关系,使对方能力削弱必须用较大的力量且攻击部位合理重对手才能完成。
      从表1、表2和录像资料可以看出泰国拳的战术意图十分明显,一种是运用重力击打来取得胜利,一种是奋力贴近对手运用“内围”技术重创对手来取得腹,而且,泰国拳手多采用对攻的形式进行比赛,很少出现距离防守的情况。泰国拳手的身材较欧洲选手矮小。从统计的数据看攻击次数明显少于其他国家的选手,于是充分运用规则的得分规定,采用硬打硬架与对手对攻以重力击打对手来取得胜利,显示出雄厚的功力。在72.5公斤的比赛中,荷兰选手最终被踢断手臂而不能再战。而其他对抗性格斗项目包括中国散手更注重战术组合的随机运用,每场比赛都预备了好几个战术组合供运动员选择运用,比较泰国拳而言显得更为灵巧。
4.泰国拳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从比赛数据统计来看,泰国拳比赛时双手拳手对攻次数特别多,而且使用的“进攻武器”灵活丰富,使人感觉精彩、激烈和刺激。泰国拳的每场比赛双方的攻击比其他对抗性格斗项目比赛的攻击次数都要高,有的高达597余次,少的也有近300次(见表2),其他格斗项目比和如中国散手1999年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现场统计为,十个级别,19个单元,340场的比赛,参赛人次共512,各种技术包括缠抱、摔法等在内共运用12305次,平均每场为36.19次,可见泰国拳的精彩程度非同一般。泰国拳立体进攻,无所不用,攻防合壁,进退如一的鲜明特点,不仅表现为进攻“武器”的多样化,而且也表现在其进攻路线的多样化,充分调动身体可利用的各个部位,参加攻防的行列。如近距离作战中,多用肘、膝,远距离对攻则以拳、腿相加;以“长程武器”控制引诱对方,最后施以短距攻击;在攻即是防,防也是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指导思想支配下,泰国拳搏击即使在不利情况下依然进攻。由此可见泰国拳更加精彩刺激,较中国散手和其它世界搏击项目更具观赏魅力。在泰国,泰国拳比赛活动十分频繁,每周各拳馆均有商业性比赛,拳手的现场及出场费由商家或私人支付,同时进行博彩活动,为泰拳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中国散手的竞赛活动几乎均由政府部门投资,少数商家赞助,竞赛活动亦十分有限。

      表2 泰拳技术运用统计(1999年泰王杯录像统计)
      级别 中量级(72.5kg) 次中量级 次中量级(69.8kg) 次中量级(66.6kg) 次轻量级(58.9kg)
      出击次数 293 385 396 557 597
      泰国拳手 129 154 175 201 142
      胜方 泰国 泰国 泰国 泰国 日本
      比例% 44.0 40 44.2 36.1 23.8

      从以上分析来看出:泰国拳是在自身的文化土壤的培育下成长成来的技击项目。泰国几百年的历史中与邻国的交战十分频繁,从而逐渐形成了古朴粗犷的、近似野蛮的、具有极高搏击实用价值的泰国拳。它是一种以腿法为主要进攻技术,有肘膝进攻为主要特长,以腹式呼吸为主要方法,以强攻硬取为主要风格,在其竞赛规则的指导下,两人徒手进行搏斗,逐渐成为具有泰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泰国拳的技术体系独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训练方法,高度的实效性,明显的战术意图,顽强的抗击打能力,并且拥有令人刺激的欣赏价值。泰国拳的这些特点都是围绕着“迫使对方能力削弱”而体现出来的,于是与其他对抗格斗类项群相比较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它的形成与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泰国拳与中国散手具备技术的同源性,都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从而在各自的技术体系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中国散手可以借鉴泰国拳的肘、膝攻击方法,加强抗击能力的训练,加强拳腿的硬度及力量训练,增强自身的格斗对抗能力。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李小龙图片大全…[364814]
 地下黑拳传奇…[345466]
 人体要害部位图…[193922]
 新到中泰、K-1 MAX2006 比赛…[172868]
 本网站对世界各地培训中国功…[138816]
 
 最新5篇文章
 六次全国书法金奖--张立成的…[4540]
 九门挂棍——沧州武术的高光…[3621]
 中国式摔跤的希望--任宝才老…[3585]
 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成功…[2364]
 张立成:多才多艺的书法家…[12080]
 
 相关5篇文章
 沧州八极神州擂竞赛规则…[9227]
 国内运动伤残保险不规范 张…[9292]
 曾几何时…[9176]
 被强奸的中国武术…[19216]
 中国古代116种名刀…[19924]



   
 最新 1 条评论

 [第1楼] 评论人: 武林包打听   删除该条评论

评论时间:2005-11-09 22:03:29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