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失去了进军2008年奥运会的机会,不能说不是一个损失。 [1] 接下来首先要谈的是:正统散打搏击比赛的主持技巧,所谓黑市拳,是没有的事。 现场主持散打搏击比赛的主持人,除了必须拥有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钢牙铁嘴三寸不烂舌,以及良好的形象之外,还必须如同台上的选手一样,具备四项基本武学素质: 疾如风——思维快速如镖,必须能在一瞬间内感知此刻观众们的兴趣点所在、疑问所在,然后在顶多三句话的范围内,就把观众的兴趣推高、疑问消除。 徐如林——在场上节奏放慢时,则适当补充背景知识、武术知识、武林逸事,此刻你必须做到“翰林,雨露充沛,知识绵绵不绝有如滔滔江水飞洒出去……”,此刻,“脱口而出,因地制宜,毫无保留”是基本要求。 掠如火——此刻,因为你的解说是很有可能被场上的两位运动员听到的,虽然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注意力很集中,但如果此刻主持评说语中包含专业术语,比如“侧踹、阻击、内围战术”等,并且在语音节奏上给予特别处理,那么,虽然运动员此刻无法听清整句话,但也很容易产生某种心理暗示,于是,在某种程度上,主持人也间接操纵了场上的节奏。有时候,现场的比赛虽然不刺激,但如果主持人能做到一语道破双方选手的技术特点,并为“将要发生的下一幕”提出了超前预告,此刻,因为场上的情况是杂乱无章的,而一旦主持人的超前预告能够在这种杂乱随机的场面中得到应验,观众会觉得“哇,神奇!”,于是,整场观众的情绪就可以被调动起来。此刻,运动员的心理也会受到整场观众的心理所影响。此刻,其实主持人就实现了“对比赛节奏的把握;对观众情绪节奏的把握;实现了‘节奏’这种‘信息流’在‘主持——拳手——观众’三者之间的有规则地流动”,此刻,你就能实现“掠如火”。 不动如山——当观众的情绪达到高潮时,作为主持,相反,应该保持冷静,以“不动如山”的心态,才能继续运用以上“三板斧”把观众情绪推向另一个高潮;此刻,就是“禅”。 [2] 说完主持人技巧之后,再谈谈运动员的进攻技巧: 不少练了十几年传统武术的民间高手,虽然掌可断砖,但一旦上台仍然难以击倒职业运动员。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是:对抗性训练少,在规则的限制下,要击倒对方,反而变得不知如何下手。因为民间高手在训练时,面对的是静止的沙包或砖,虽然他们力量很大,但一旦上场后,面对着活蹦乱跳的职业选手,于是便始终无法掌握距离和位置;虽然他们抗打能力也很强,但始终只有挨招的份。所以,民间高手能在场上击败职业选手的机会很少。 其实,民间高手要在擂台上战胜职业选手,关键是必须做到扬长避短:长——指的是抗打、重击两项基本功;短——指的是距离感、经验、速度。打个形象的比方,民间选手好比一辆速度比较慢的重型坦克,当他面对的对手比较灵活时,就应该想方设法把对手压制在绳角的一个小范围内,当对手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时,再设法给予重击。此时,步法比拳法更重要,要把擂台想象成一个棋盘,你必须学会怎么走棋,才能把对方压制在围绳边角位置上。 [3] 谈完远动员技巧之后,再谈谈场边摄影师的拍摄技巧: 主要谈谈构图。现在不少体育摄影记者都习惯四平八稳的封闭式构图,把人物放在画面中间,看多了显得比较呆板。其实应该多用开放式构图,体现出现场感和动感,让读者可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 武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腔肌肉负重练习。 作为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有一种常用的练声方法:早上一起床,就把下巴搁在桌子上,然后张大嘴巴把舌头吐出来,同时眼睛向上翻,每天这个动作做一百多下,坚持下来,就能使声带加宽,声音圆润厚实。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负重练习”,也就是在把下巴搁在桌子上的时候,整个身体的重量也压在下巴上,这样的话,嘴巴需要耗费很大的力量才能张开。一开始的时候,做完一百多下之后,脸部肌肉会很酸痛,也会有“作呕”的感觉。但是习惯下来之后,喉咙的宽度增加了,就不会“作呕”了,脸部的肌肉练多了,也就不会累了,而且还有“健美脸部”的作用。 在出镜之前,也可以象拳击运动员一样,用拳头击打自己的脸部,令牙关节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