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国家队等5支中国式摔跤队19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19名运动员中,伤14名,患病率73.68%;查出伤病29人次,人均发病率152.9%。调查结果表明:训练场受伤占96.55%;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时,占89.66%;损伤性质以急性转慢性为主,占65.52%;以膝(37.93%)、腰(24.14%)、小腿(13.79%)、手(10.34%)为好发部位;以腰肌筋膜炎、髌尖末端病、胫骨骨膜炎(13.79%)、指间关节损伤(10.34%)、腰3横突综合征(6.90%)及髌骨软骨软化症(6.90%)为多见;影响训练的创伤占48.28%;治疗总有效率68.97%;在病因中以专项训练因素为步见,占67.65%,其次为身体训练、训练安排及比赛因素等,其中以专项训练过多最为步见,其次为技术失误及误伤、缺乏保护等,占76.47%。作者指出,提高技术训练水平、加强训练场医务监督、重视急性伤的处理是减少创伤患病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式摔跤;运动创伤;流行病学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国家队、安微、山西、河北、甘肃等5支中国式摔跤队的19名中国式摔跤男运动员,年龄15—27岁,平均22.05岁。
训练简历:初训年龄9—20岁,平均15.47岁;业余训练年限O—3年,平均1.84年,专业训练年限1—10年,平均4.58年;运动寿命1—10年,平均6.42年。
运动等级:健将4名,一级6名,二级1名,三级4名,未定级4名。
锻炼标准:优秀8名,良好9名,优良率89.47%,不详2名。
专业培训:体校14名,少体校2名,经培训者占总数的84.21%,未经培训者3名。
文化程度:大专3名,高中7名,初中9名。
1.2 方法: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任玉衍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田得祥教授等组成专家组分赶上述各省、市进行普查。
由有关省、市体委医务室负责备队的组织工作,按照统一标液,由专家组成员亲自对每位被检运动员进行临床检查,骨与关节损伤者结合影像摄片确诊,如有疑难病者,当场会诊明确诊断。
既往损伤:只要求骨折、脱臼等明确诊断者。
检查完毕,进行初步统计后,与当地体委有关领导和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并提出建议。
调查时间:1991年4月—l993年9月。
2 结果
2.1 损伤与运动等级的关系:健将4名,占100%;一级5名,占83.33%;三级1名,占25%;未定级4名、占100%。
2.2 受伤地点:训练场受伤28人次,占96.55%;比赛场受伤1人次,占3.45%。
2.3 致伤情况:专项训练时受伤26人次,占89.66%;身体训练时受伤2人次,占6.90%;比赛时受伤1人次,占3.45%。
2.4损伤性质:急性转慢性损伤19人次,占65.52%;慢性损伤10人次,占34.48%。
2.5 运动员患病率:19名运动员中,伤14名,患病率73.68%;查出伤病29人次,人均发病率152.63%。
2.6 各种创伤的发病率
发病率最高的是腰肌筋膜炎、髌尖末端病和胫骨骨膜炎,各4例,发病率21.05%;其次是手指间关节挫伤,3例,发病率15.79%;第3位是髌骨软骨软化症及腰3横突综合征,各2例,发病率10.53%;髌腱膜围炎、寰枢椎脱位、腰5峡部裂、腕慢性滑膜炎、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左膝前十字韧带断裂、股直肌拉伤、双肩胛提肌止点末端病、跖跗关节损伤各1例,发病率各5.26%。 2.7 损伤部位分布:膝11人次,占37.93%;腰7人次,占24.14%;小腿4人次,占13.79%手3人次,占10.34%;颈、背、腕、足各1人次,占3.45%。可见膝、腰、小腿、手为中国式摔跤运动创伤的好发部位,占全部损伤的86.21%,而小腿和手的损伤是中国式摔绞较特殊的损伤,占24.14%。
2.8 创伤对训练的影响
影响训练的损伤共14例(其中停创[1人次),占48.28%。
2.9 治疗效果:明显好转8人次,占27.59%,好转12人次,占41.38%,总有效率为68.97%;无效2人次,占6.90%,加重1人次,不详6人次。
2.10 损伤发生原因:
专项训练因素是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23人次,占67.65%;其次是身体训练和训练安排因素,各4人次,各占11.76%,比赛因素2人次,占5.88%;场地因素1人次,占2.94%。在这些因素中,专项训练过多是引起损伤员多见的原因,9人次,占26.47%;其次是专项训练技术失误(7人次,20.59%)及误伤(6人次,17.65%);再次是训练安排缺乏保护(4人次,11.76%)。
3分析与建议
在病因中以专项训练因素为多,占67.65%;其次为身体训练、训练安排及比赛因素等,其中以专项训练过多最为多见,其次为技术失误及误伤、缺乏保护等,占76.47%。由此可见,伤病的预防,应该首先从训练场开始,从专项训练抓起: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队医要巡视训练场,检查安全保护设施。
(2)提向训练水平,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训练,减少伤病的发生。摔破运动,是两人在直接接触的攻守对抗中,表现出力量、速度来,要求能灵活地克服阻力。因此,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及柔韧性方面要求较高c整体素质不高,必然导致攻守的被动以及伤病的发生。从统计结果看:伤病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中,尤其以技术失误和误伤居多,充分反映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
(3)加强对急性损伤的治疗,根据伤情合理安排训练,坚持使用支持带,以减少急性转慢性的比例。从统计结果看:急性转慢性的病例占65.52%。这反映了在实际工作中,运动员的伤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教练员与医生配合不足。治疗的手段应该在合理安排训练和支持带的保障下进行,才能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王都春 田得祥 敖英芳 胡跃林 崔国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任玉衡 史和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