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僧团“打”遍世界,少林素饼和少林禅茶畅销海内外;大型网游《少林传奇》正在火热封测……近几年,人们心中的佛家圣地、武学禅宗,俨然已成为河南文化产业的一面大旗。而所有这些热闹事件的背后,都有个绝对灵魂的操控者:少林方丈释永信。
8月25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接受了今报记者专访,倾吐自己心中的少林寺与少林文化,解读这个神秘的“河南文化产业标本”。
释永信在被外人称之为“董事长办公室”的方丈室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这位被外界传说“整天都忙于事务”的方丈谈兴颇浓,简洁的话语中似乎透露出“佛不避世”的禅机。
今报记者独家专访少林方丈释永信,解读“河南文化产业标本”
自认为入主少林做了“三件事”
记者:在您入主少林寺以来,这些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释永信:大致有三个方面吧。一个是僧人增多,素质提高,原来少林寺只有十来个僧人,现在有100多个,而且以年轻人居多,大部分还能出去到佛学院深造。二是寺里的硬件建设改善,我们这里原来是残垣断壁,国家恢复宗教政策后,我们抓住机遇,修复、恢复了大部分建筑。三是寺院周围的环境也有了一定改变,包括道路的修建、武校搬迁。
记者:少林寺获得大发展有什么秘诀?
释永信:其实谈不上秘诀,不过是这20年来国家在发展,少林寺也在同步发展。只要抓住了机遇,少林寺没有理由不发展。当然,一切都与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分不开。
记者:您所说的机遇是什么?
释永信:一是提倡文化旅游,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二是发展文化交流,少林寺僧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社会各界广泛交流,展示少林功夫,增进相互了解。这个很重要,没有交流,文化就会衰败或者不可能创新,禅宗文化就是古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交流形成的产物,这个你能理解吧?
第三个是发展文化产业。虽然少林寺本身没有什么经济项目,但却带动了旅游、武术等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文化也能成为“挣钱的一种产业”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文化产业的?
释永信:传统的理解认为,文化是一种交流的手段、教育的工具,没有意识到文化本身也能产生效益或者经济价值。事实上,社会在发展,各行各业更加专业,分工更加明确,文化自然也形成能挣钱的一种产业。
像美国的文化产业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好,那是因为美国想用文化产业来赚世界的钱。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而本国的能源资源又不想用。我去过美国,他们地下煤炭、石油的人均储备比我们高,但他们不想用,而是用文化产业包括电影、IT、出版来挣钱,因为这个挣钱来得快啊。
记者:河南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您认为应该如何利用?
释永信:现在省里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但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过于强调一种东西,动不动就把文化放在一个标准化的模子里进行批量生产。标准化的确便于文化的传播,但它是个不完整的东西,让文化简单化了。
记者:难道文化不应做成产业?
释永信:文化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当然要做成产业。但也要区分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东西,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尊严,如果硬要简单化地进行批量复制生产,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所以要慎重行事。
这也是我们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因。如果把少林功夫分解成比赛得分的标准动作,那不是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是禅武合一。
少林文化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记者:您提到还要避免的一种倾向是什么?
释永信:这个话不好表述,就像是做生意需要天赋,现在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去做文化产业,这样就成为一种运动了,因此,要把文化产业交给那些有做生意天赋的人去做。
记者:您认为您有做生意的天赋吗?
释永信:没有。现在少林寺还没怎么做文化产业,就有人认为我做得太多了。
记者:那您都做了些什么?
释永信:不是我做,是少林寺在做。一是商标保护,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让“少林”这个品牌流失。二是配合政府对少林寺周围环境的净化,对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拆迁和改造。三是少林功夫的申遗工作。四是对少林文化的定位。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做的。
记者:少林文化的定位是什么?
释永信: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没有定位在宗教文化上,在这样的定位上,很多事可以不太受宗教政策的限制,你看很多报道少林寺的新闻都能发出来,这与定位很有关系的。
《少林寺》给了少林寺一个“很好的机遇”
记者:很多人都认为少林寺成功的秘诀是一部电影《少林寺》,您认为呢?
释永信:这种说法肯定是武断的,反映少林寺的电影不是一部。很多地方都拍过有名的电影,为什么没有火起来?张艺谋拍的《红高粱》影响不小吧,现在有谁会到他拍的那片高粱地去看看?
记者:那么《少林寺》为什么能红?
释永信: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改革开放不久,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简单,《少林寺》一拍,人们被压抑许久的对少林功夫的向往一下子得到了释放。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少林寺当时虽然破败,但毕竟1500多年来都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当时人们的精神空虚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记者:但我喜欢这部电影时是在小时候,我当时还没有空虚的意识啊。
释永信: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里面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和里面所展示的少林功夫。
记者:我看电影里面讲的是用少林功夫对恶进行惩罚,从而使善得到发扬,少林功夫就是这样打打杀杀吗?
释永信:其实里面没有几套是少林拳,电影表达的是导演的用意,或者说是他对少林功夫以及少林文化的一个解释。研习少林功夫是为了追求禅武合一的境界,因此,《少林寺》不足以表达整个少林文化。
记者:难道电影《少林寺》对少林寺没有影响?
释永信:它就是少林寺的广告。这跟其他的广告是一样的,广告再好,如果产品不行还是白搭。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对少林寺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因为当时中国急需让世界了解自己,世界也急需了解中国,《少林寺》正好是个窗口。但现在一些人动不动就说少林寺的成功是一部电影起的作用,这是对少林寺及少林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准确。
“我们一直在作计划”重拍《少林寺》
记者:有没有考虑过由少林寺出面来重拍《少林寺》?
释永信:我们一直在作计划,在观察。像韩剧现在很流行,因为它在宣传一种传统的道德,东方人的生活方式,而国内拍了很多戏说皇帝戏,它们能带给我们什么?因此,我们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电影起到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记者:如果少林寺拍电影,会是什么样的电影?
释永信:现在还不好说,因为电影展示的还是一种精神,不好系统地做,不能当作教科书。但肯定要提倡真、善、美的传统道德。
我是方丈,职责是“传承和保护少林文化”
记者:刚才我在方丈室外面和您的徒弟延新交流,听导游为游客做介绍说,这是少林寺最高首脑的办公室,方丈就是少林寺的董事长。
释永信:人们在茶余饭后总不免要拿方丈和董事长进行比较,有些人还把我说成是“操盘手”呢,其实我根本不知道“操盘手”是什么意思。
方丈和董事长根本就是两回事。在一般的佛学知识里,方丈是指德高望重、有修行、被寺院广大僧人认可的僧人,他对外代表寺院,对内统领大众。
记者:那您的职责是什么?
释永信:传承和保护少林文化。
“我不可能一直在(方丈)这个位子上”
记者:这两年要求把武校从少林景区拆迁出去,有些武校反对,认为武校是少林寺的共生体,少林寺里面有和尚念经,外面有学习少林武术的,一动一静,非常协调,现在却硬是把这“一动一静”给分割开了。
释永信:武校不是少林寺的共生体,无所谓割裂。它们最多只是少林寺寄生出来的,就像少林寺边上的饭店、照相的和开出租车的一样。而且,外面传授的少林功夫和我们传承的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再者,拆迁是政府为了实施景区规划。
记者:那么少林寺是如何规划的?
释永信:少林寺是宗教场所,有旅游价值、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但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寺院。
记者:不管怎么说,您在方丈这个岗位上做了许多有益于少林寺的事,将来您自己有何打算?
释永信:方丈只是一种暂时的职务上的称呼,它不会给我个人带来更多的什么。出家人,是为了修为,方丈这个职务只会带来不便。因此,我不可能一直在这个位子上,这不是我的心愿。
记者:谁会是接任者?您准备什么时候不当方丈?
释永信:接任者当然由我来选,不过现在还在考察。至于我什么时候不当方丈,现在还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