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如神龙游太空,静似玉女守深闺。龙形气势勤苦练,有形有势法万千。”这是19世纪末期在惠州博罗首创、影响曾经遍及惠州、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佛山、肇庆、广州、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龙形拳口诀。从口诀就可看出其气势不凡。但如今,龙形拳在其发源地正被人们渐渐淡忘。
现状:全村只有一位77岁的老人会打全套龙形拳
通过多方调查,记者发现惠城区小金口镇英头村是现今龙形拳的主要传承地,于是便来到英头村了解龙形拳的发展现状。
不愧是龙形拳的主要传承地,在英头村的任何一个村民家里采访,家庭成员都能讲出一些与龙形拳有关的人物名字和龙形拳的套路,成年的男子还会随时耍几手龙形拳。
村民林锦宾告诉记者,他们村里有300多人,有50多人会打龙形拳。林锦宾只熟悉龙形拳的对打,其他的招术就不会了。他说,村里会打全套龙形拳的人少之又少,可能只有77岁的林水旺会打全套龙形拳。
记者随后在村民小组组长林进兴的家里看到了林水旺,只见老人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是一位77岁的老人。老人知道了记者的来意之后,立即兴致勃勃地说起龙形拳的事情来。他说,算起来他是龙形拳的第4代传人,从6岁就开始学龙形拳,学了十几年,已将龙形拳的十几种套路全部学会了。但说到现状,老人有点黯然神伤,因为村里很少有人会打龙形拳了,更不要说全套的龙形拳,他很担心龙形拳在不久的将来会失传。
昔日风光:林水旺用龙形拳将“鬼点脚”打下西湖
实际上,龙形拳在民国初期都还十分红火。民国初期,龙形拳名噪南方五省,有“五省拳王”之称。因此龙形拳在民国初期发展十分迅速,除了在广东一些地方,甚至在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都广为流传。
林水旺说,他在19岁时就到惠城区河南岸李屋武术馆做武术教头。那时的龙形拳名气特别大,因此,他在很多场合和别人比试武功都出尽了风头。林水旺说,一天晚上,他带着一帮徒弟从市区河南岸到平湖门喝夜茶,当时在平湖门搭建的大棚下喝夜茶的还有另外一群舞狮人(也是练武之人),这群舞狮人中有一位50多岁的孙师傅,边喝茶边比划说:被我的“鬼点脚”踢到,被踢的人就没有救了。林水旺听了心里不服气,就上前去“挑衅”:我给你踢一脚“鬼点脚”,看我有没有救。
于是,林水旺和孙师傅就地比试起来,就在孙师傅出脚的同时,林水旺也出手了,一下就把孙师傅打进西湖。随后,林水旺把孙师傅拉了起来说了句“对不起”。当时在平湖门喝夜茶的人很多,一传十,十传百,林水旺和龙形拳的名气更大了。
林水旺的名气大了,就有人上武馆“踢馆”。当时在惠州县城(如今的惠城区桥东街道办事处)有一位叫朱阿双的人,曾经学过一些武术,听到林水旺的名气后,有些不服气,就来到河南岸李屋拳馆“踢馆”。一进门就说要找师傅,这时林水旺走了出来,朱阿双看到高大健壮的林水旺,一句话没说就离开了。
发展:希望当地政府能尽快组织龙形拳协会
现在龙形拳已经慢慢退出了大多数惠州人的记忆。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龙形拳还比较活跃。村民林锦宾说,他是在1983年学龙形拳的,当时村里组织村民去学打龙形拳,每天晚上村民聚在一起学打龙形拳。他学了有1年的时间,学会了对打。那时,只要是村里的男孩子,都会组织起来学打龙形拳,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小孩去学习龙形拳了。林水旺也说,解放后不久,因为历史原因,他就离开了武馆,再也没有教过拳,只是偶尔练上几手……
面对这一情况,小金口镇文化站曾站长说,现在的村民对“习武”有点不上心。关键是龙形拳是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文化,如果村民再不重视,龙形拳就即将失传。曾站长说,他们正在积极准备在村民中做一次调研,组织有兴趣的村民继续将龙形拳发扬下去。
记者问林水旺,如果到时候组织孩子们来学龙形拳,愿不愿意教?林水旺马上回答说很愿意,他还怕大家不相信他的体力,立即站起来打了几套拳给大家看(见左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李亚平 摄),记者看到他打起拳来很有气势。老人说,他希望当地政府能尽快组织龙形拳协会,他好将龙形拳的全部拳法都教给后人,让大家把祖宗传下来的武术传下去。
龙形拳源自佛家拳
相关链接
龙形拳具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由谁首创的?对这一问题,现在存在很多版本。但最集中的一种说法是,龙形拳的创始人是博罗仍图镇(现划为惠城区汝湖镇)埔头村的林耀桂。
据传,龙形拳最早源自海丰和尚和罗浮山华首台和尚的佛家拳,之后惠东梁化的林合向两位和尚学习了佛家拳,林耀桂在向林合学习的佛家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成型,创立了龙形拳。因此,林耀桂被誉为龙形拳的一代宗师。由于龙形拳源自海丰和尚和罗浮山华首台和尚,故龙形拳又称“佛家拳”,又因其首传、拳派创立者的林合和林耀桂均为林姓,故龙形拳又有“林家拳”的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