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散手搏击网 >> 讲武堂 >> 大师论断

 
从中外对抗论散打的发展方向
来源:  发表人:王韵   点击数:3763   发表日期:2006-07-20 15:47:19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社会价值极高。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就是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提炼出来,以快速击倒或摔倒对手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

    1978年,国家正式启动武术散打试点工作。1979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在浙江、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打项目试点工作。1982年,确定了“全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初稿,并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武术对抗项目邀请赛。1989年,散打被正式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散打成为世界锦标赛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6届世界锦标赛,并且举办了首届散打世界杯比赛。1998年,散打被列为第12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散打全面发展,新规则规定参赛选手除保留护裆、拳套外,去除了所有的护具,从而大大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为散打运动走向市场打下了基础。近年来,在新规则的指引下,国内外赛事频繁,无论是国内的“散打王”还是对抗美国职业拳击、泰国职业泰拳,都进入了良性发展,并逐步走向正轨。 

    1998年,中国散打应战欧洲联队,9比0胜;接受美国自由搏击的挑战,8比1胜;获曼谷亚运会武术散打全部5枚金牌。 
  1999年,中国散打对美国自由搏击,7比2胜;中国功夫对美国职业拳击,7比2胜。 
  2000年,中国散打对美国职业拳击,6比3胜。 
  2001年,中国散打对法国自由搏击,2比1胜;对韩国跆拳道3比1胜;对美国散打4比0胜。 

  2001至~2002,中国散打与泰拳进行了3次较量,在“广州站”,中国散打队凭点数5比2取胜;在“曼谷站”,中国散打1比4败;第三次“广州站”一战,中国散打7比2胜。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中国武术散打似乎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客观冷静地分析对手的实际和比赛现场中方队员的表现,笔者觉得中国散打还很稚嫩,散打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首先,我们对外作战的对手并不是国外搏击赛场的一流选手。以中国散打对抗美国职业拳击为例,几次中美交锋,美国派来的都是二三流选手,那些大牌明星,如泰森、霍力菲尔德等是绝不会来参战的。而我们派出的选手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的一线队员。以顶尖队员对抗国外二三流选手似乎有些胜之不武,如果沾沾自喜,真可谓是坐井观天了。
 
  再有,就算国外派出的是一流选手参赛,可散打赢得非常艰难,或者说我们的散打赢得很不光彩。以散打对抗泰拳为例,第一回合的“广州站”和“曼谷站”交锋,比赛结果“广州站”中国散打队凭点数5比2取胜,然而在“曼谷站”的“泰王杯”客场对抗中却以1比4惨败。本人对两站比赛双方的技术运用及得分点数进行了统计,从两站12场比赛总得分点数结果统计看,中方总点数562点,泰方总点数426点,在总点数高出对方136点的情况下,总结果却是6比6平,并且有4人被泰方KO,而我方KO对方为0。如今第二回合的比赛已经结束,散打暂时以7比2领先,“曼谷站”的比赛也即将拉开帷幕。由此可见,散打对泰拳的胜利是凭借规则有利于散打得点而取胜,这在比赛现场双方队员的表现上可以一目了然。比赛中,泰方频以重扫腿和重膝猛击散打队员,散打队员只能频繁使用近身搂抱对手,并利用摔法和直线腿法反击对手。因此比赛场面经常出现散打队员被对方追着打,并且多次出现被KO的场面。所以中泰对抗中,中国散打虽然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胜在点数上和规则有利于散打得分上。 

    中国散打经过20年的发展,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体能、抗击打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同时,教练员、裁判员队伍也形成,标志着散打自身建设在走向成熟。但是,中国武术散打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国外的搏击术相比较显得更文气些。虽然散打在1989年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国人似乎更热衷于武术套路及武术健身。天安门广场曾有万人太极拳表演的情形。当然,这是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底蕴的体现,但从搏击比赛激烈性的角度及观众的关心程度看,却显得力不从心。 

  从规则的角度分析,中国散打强调的是打点得分取胜,因此采用累积记分制。2000年至2002年举行的散打王争霸擂台赛就是采用累积积分制,运动员在比赛中多是以抢点得分为战术指导思想,较少使用重拳、重腿击倒战术,这与散打王争霸擂台赛的规则导向有关。因为击倒只比摔倒多得一分,很难拉开得分的差距,而重拳、重腿进攻很容易被对手运用灵活的技法得点而失分。由于散打规则不鼓励击倒,倾向于击中得分,因此比赛场上便出现了频繁使用不疼不痒的小边腿进攻及相互搂抱的抱摔现象。在刚刚结束的2002年散打王总决赛现场情况看,虽然各级别冠军为总冠军头衔奋力拼搏,并体现出了中国武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特点,但从赛场效果及竞技的角度看却显现不足。无论是总冠军宝力高还是表现神勇的薛凤强,均以打点得分为指导思想,缺少有威胁的重拳及重腿进攻,因此整场比赛并没有出现观众火爆及队员真正意义上的KO场面。这也是“散打王”总决赛规模、影响力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现代徒手格斗竞技已有一体化趋势,如美国的“终极格斗冠军赛”、日本的“K-1”、泰国的“泰拳冠军”等,虽然规则不完全相同,但取胜的原则是相同的,就是鼓励击倒(即KO)取胜。它们多采用扣分制,如K-1采用每回合10分为最高分,如被一次击倒扣3分,再次击倒扣4分,即使击中很多次也只是扣1至2分,因此得分差距很容易拉开。 

   中国散打存在着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对传统武术实战技法的研究与继承不够。散打一直没有脱离拳击、泰拳、跆拳道等比赛模式的阴影。难怪有人尖锐地批评散打为“拳击+腿+摔”。因此国内的散打比赛观众寥寥无几也就不足为奇了。具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中国武术,其传统的攻防技法是极其丰富的。就进攻部位及方法讲,手、脚、头、膝、肘、肩、胯等部位均可进攻并杀伤对手,且招法隐蔽、实用。现代散打由于受规则限制,进攻方法仅停留在踢、打、摔上,且缺少KO对手的重武器。

    历史上,中国传统武术技法战胜外国搏击术的例子很多,如40年代,小将蔡云龙以华拳和少林拳招式先后击败俄籍拳击名手马索洛夫和美籍重量级黑人选手鲁塞尔便是体现传统武术技击精华的例证。现代散打与传统拳术的技击虽同为格斗项目,但在训练和攻防运用上却有着很多质的区别。传统拳术的修炼与运用,在理论上是“外遵天道自然的法规、规律;内顺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情形”,内外统一而修,统一而用,表现为高效、全方位的攻防技法。其机动灵活的攻防变化,时时处处体现出内在的法则与规矩,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现在的中国散打颇似拳击、泰拳、跆拳道等搏击术的翻版,但又脱离了中国传统拳术的技击精华。从中国散打运动员赛场表现看,虽然在技术上吸收了各种搏击术、拳术的外在招法,但其攻防运用表现为招法零碎、单一;其自身整体表现为躯干与四肢不一致,内在的精、气、神与身法、步法、手法不统一,因而显得不伦不类、不强不弱。这也是我国散打顶尖高手苑玉宝、格日勒图惨败曼谷的原因。

  那么如何使中国散打体现传统武术技术和风格而摆脱拳击、泰拳、跆拳道的阴影,创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散打模式呢?笔者以为,应首先从改革比赛规则入手,开放规则,开放技法,鼓励运用传统武术技法。通过比赛规则的引导作用,增加现代散打与传统武术之间的联系,将传统武术技法中的理、法、术、功等内容以及传统拳术修炼和运用的方法、攻防招法、变化运用的法则融汇于散打之中,以期迅速提高散打竞技比赛的质量和水平。要多组织各种类型的传统武术对抗比赛,让传统武术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以出现更多把传统武术技击方法运用于现代散打技术的高手。其次,对技击内容要不断总结和归纳,探讨全面提高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途径。要鼓励、支持并带动散打从业人员,特别是教练员、科研人员加强现代散打及传统武术技法的学习、研究,提高自身修养。再次,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国外搏击术的优秀理念,提高散打技击水平。在这点上,世界著名技击家李小龙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其创立的中外拳术合成体——截拳道就是把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拳种有机结合的产物。
 
  只有深入研究和继承传统武术技法,使传统技法与现代散打密切结合,并且吸收国外优秀搏击术的技术、理念,才能创出有中国特色的散打模式,并促进中国散打体系的全面发展。

    民间所谓之“散手”,指的是各流派的实战技击法,是相对基本功与套路而言的对打功夫,其中包含了套路招式的实战解析,甚至不传之秘,与如今火爆的竞技类散打运动(规定场地、规定级别、规定得分方式等)是截然不同的。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李小龙图片大全…[364167]
 地下黑拳传奇…[344036]
 人体要害部位图…[192996]
 新到中泰、K-1 MAX2006 比赛…[172149]
 本网站对世界各地培训中国功…[138082]
 
 最新5篇文章
 六次全国书法金奖--张立成的…[4131]
 九门挂棍——沧州武术的高光…[3221]
 中国式摔跤的希望--任宝才老…[3209]
 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成功…[2001]
 张立成:多才多艺的书法家…[11211]
 
 相关5篇文章
 沧州八极神州擂竞赛规则…[8813]
 国内运动伤残保险不规范 张…[8855]
 曾几何时…[8711]
 被强奸的中国武术…[18694]
 中国古代116种名刀…[19341]



   
 最新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