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散手搏击网 >> 讲武堂 >> 大师论断

 
历史上步兵与骑兵较量的著名战例
来源:  发表人:老玩童   点击数:5132   发表日期:2007-03-07 23:37:26

引子:公元前一三三年,汉朝大将王恢统兵三十余万伏于马邑。马邑豪民聂壹,跟匈奴一向有商业上密切的往来,他故意把两个死囚的人头悬挂在马邑城门上,告诉匈奴人说,他已把马邑首长杀死,请匈奴乘虚进击。军臣单于为利所诱,亲自率领十万铁骑,兵锋直指马邑。行军百余公里,距马邑尚有不到一百公里时,只见牛羊遍野,不见半个牧人,顿时心生疑虑。于是攻陷附近一个塞亭,俘虏了亭长,通过审讯得知了全部机密,单于顿时大惊失色,既庆幸又后怕,急令撤退。汉人未有丝毫战果。

步兵用来对付骑兵的枪矛阵

此战例令我们有些不可理解的是,汉朝直到马邑之围四年后,才敢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而且战绩并不理想,只有出身低微的卫青杀进龙城取得斩首七百人的战功,其余几路汉军一路无功,另两路几乎全军覆灭,李广被俘(后来单骑逃回),前后4年,所取得的战功差距颇大,在汉武主动出击匈奴的时候较以前军队实力更为强大,骑兵部队比例也大大加强,但是为什么在前4年敢于设埋伏攻打匈奴而在现在出击却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直到卫青在来年继续领军出征才开始小胜匈奴,在随后的10年间,逐步击败匈奴的大部队。

我们不禁有如下疑问,早在卫青第一次出兵讨伐匈奴四年之前的马邑之围的时候,凭什么汉军能够对匈奴人造成如此大的威胁?以至于单于把俘虏的小亭长当成“是天老爷把你赐给我们”的人物,并把他封为天王!?一个俘虏享有如此高的国际待遇,恐怕翻遍史册也找不出几个来。

其二,马邑之围时汉人的30万大军在汉朝主动出击反击匈奴时到那里去了,他们在以后的反击匈奴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因为在反击匈奴战争中我们只看到汉军骑兵的荣誉,而基本看不到他们的影子。而且即使是出动骑兵,一般只有4万左右,我们看到的最高记录也只有前119年发动大反击时的10万,这离马邑之围已接近15年,汉人的国力正盛,那么其余那么多将士到那里去了?


正文:
在我们详细考察一下一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和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之前,有必要对骑兵与步兵进行分类,骑兵的分类,至少是分为马镫时代和无马镫时代,因为马镫能将骑兵与马匹很好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使马镫时代骑兵的突击能力大大增强.在《马镫和封建主义——技术造就历史吗?》译文及评注中,有如下文字:"马镫,除了由鞍鞯和驰驱所提供的前后两方的支撑之外,又加上了侧面的支撑,于是有效地把马和骑者溶合成为足以发挥前所未见的强力的一个单独的战斗单位。战士的手不再直接用于打击了,它只用来指导打击的方向。马镫就这样用马力代替了人力,无限量地加大了武士损害他的敌人的能力。"为了在下文中便于叙述,暂不对骑兵进行更详细的分类,而步兵则可以非常简单的分为轻步兵和重步兵,如果再细分一点,可以分出一类中装步兵.

如果一支以骑兵为主力和一支以步兵为主力的军队对抗,那么我们可以不难发现:

1,骑兵对步兵的最关键的优势:机动能力强,能打击对手的任何的一处弱点。可以在关键时刻做猛烈突袭插入敌阵的中心起到极大的破坏的作用。骑兵一般是主要的突击力量,骑兵从侧后突击敌人的阵势,配合正面主力的进攻。

2.骑兵有速度和力量以及高度的优势,马匹的重量和速度加强骑兵的冲击力和打击力,是非常强悍的突击力量,步兵在这方面明显劣势。

3.骑兵有气势和心理上的优势,居高临下看人让人有成就感和优越感,相反的则让人有自卑感和危机感.

4,步兵由于机动上的劣势一般是处于防守地位.一般无法主动进攻及追击,在追击作战中如果没有大量骑兵投入,难以取得很大的战果。

5,在丛林、山川以及攻城与守城作战时步兵又占有优势,骑兵在狭小的地带无法发挥其机动等优势。所以在我国南方水网密布地带,骑兵难以有所作为,同时,在西方的意大利半岛,伊里比亚半岛(现在的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巴尔干半岛(主要是以前的希腊,马其顿,色雷斯),大量的骑兵同样难以有用武之地,骑兵由于对地形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在很多地区不能发挥其战斗力,我想已经形成共识,在本文中就不详细探讨了。步兵的正面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是在其侧面与后面则非常之薄弱,做个简单的模型,如果我军拥有步兵一万名,那么如果我们的正面拥有200人则侧面只有50人.

     步兵对骑兵除了拥有在丛林、山川以及攻城与守城作战时的优势外,如果采用某种战略或者战术手段使骑兵进攻我严整步兵方阵的正面,那么步兵将拥有巨大的战术防御的优势。下面我将列举历史上的战例并进行具体的分析。(有些类似的战例在后面还将出现,暂不列举)

哥特骑兵

     战例1,塔吉纳会战

     552年春天,宦官出身的东罗马帝国军事统帅纳尔塞斯率领大军从陆路进入意大利。他的兵力正确数字无法知道,可能是两万人左右。

   哥特统帅托提拉本来在罗马附近,当他听说纳尔塞斯已经到达拉文那的消息后,马上率领他的全军(只留下了2,000骑兵随后赶上)越过了图斯卡尼,并在塔吉纳村驻营,在相距敌人南面约十三英里时(注:他的兵力实数已不可考,但可能比罗马军要少得多。这从后文中纳尔塞斯派遣使节来劝告他投降也可以看出来),他接见了纳尔塞斯派来的使节。这个使节告诉他说前途已经毫无希望,劝他立即投降,不过又说如果他决心作战,便请他选定一个日期。他狡黠的回答纳尔塞斯说,八天以后,我们决一雌雄好了。纳尔塞斯识破了他的诡计,决定第二天就出战。不出所料,第二天上午,托提拉已经进军到距离他的战线只有两箭射程那么远了。

   两军在一个狭窄的平原(地形)上对峙,这个平原夹在希吉亚与塔地罗之间,在阿彭尼斯山中,东面为该山脉主峰的山麓,西面为一列丘陵----即古比奥山地。在罗马军战线左翼的前面,有一个独立的小山,它可以控制一条通到罗马军后方的山路。纳尔塞斯认识到这个小山的战术重要性,在会战前夜派了50名弓弩手去将它占领了,第二天上午虽然一再受到哥特骑兵攻击,但却始终坚守不退(守住通往后方的战术要地既然只使用了50人,仅仅为全军的400分之一,有点不可思议)。

   在会战中,双方都排列自己的阵线。托提拉还是依照哥特人的惯例,把骑兵列在前面,而把所有的步兵(多数为弓弩手)列在第二线,他的想法是要在一个冲锋之下,就击破敌军的中央部分以赢得这次会战。

   为了应付这种正面攻击,纳尔塞斯采取了一个新奇的战斗序列。纳尔塞斯命令八千名伦巴第人、西里西亚人和其他杂牌部队都下马,中央正当着弗拉米尼安大道,摆成一个坚强的方阵(这么多骑兵下马做步兵行为在以后的战局中还多次出现,如1332年的杜普林山战役和1333年的哈利敦西尔战役等等,足可见重步兵的重要性与骑兵并非一定优胜步兵)。在它两翼,各用四千名罗马徒步弓弩手做为掩护。这两个侧翼向前倾斜,如果敌军冲入中央位置,就不仅会扑个空,并且两面会受到弓弩手的包围,暴露在箭雨之下。为了保护他的弓弩手,纳尔塞斯又把罗马的骑兵排列在他们的后面,每翼五百人。在左翼的小山之外,他又放置了一千名骑兵(显然是作为突击力量与追击力量),命令他们一等敌人步兵开始行动就立即冲到他们后方予以夹击。

   纳尔塞斯把主动权让给托提拉,等候他进攻(因为他想占有战术防御的优势,那么必须等待对手进攻)。这个等候的时间颇长,因为哥特王同时也在等待他那两千骑兵。为消磨时间起见,他就一个人在两军之间的空地上,单独穿着光彩夺目的盔甲表演马术。大约正午时候,当那两千骑兵到达之后,他就命令全体用膳而自己也脱下盔甲,穿上一件普通士兵的衣服。他这样做是想引诱敌人也解散行列吃饭,可以向他们发动奇袭。不过他失望了,因为纳尔塞斯早已下了严励的命令,不准任何人离开阵地、坐卧或吃饭。不过他并非不准他们吃一点东西,所有人都只能站在原地进食,不准放下兵器。

   中午用膳之后不久,哥特骑兵遂展开了会战的序幕,一直打到夜幕低垂时为止。哥特人并不注意敌军两翼的弓弩手,直接突击中央方阵,结果是中央的骑兵为敌军方阵前的矛林所阻,而两侧的骑兵又被弓箭射翻。真是戈如苇列,矢如飞蝗。立即有数以百计的哥特人落马,这些逸马四处飞跑,在他们的行列中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似乎只有第一次冲锋是有组织的,以后就是零星集合起来兵力各自为战。快到黄昏时候,罗马人才开始进攻,这时哥特骑兵已无抵抗余力,立即向后退走。正如普罗库波斯所说的,他们并非想退到步兵的后面喘息一下再战,而是想逃走。这时哥特步兵却不展宽他们的间隔来收容骑兵,也不站稳阵脚援助骑兵,却在骑兵的前面抢先跑了。混乱之中,他们更是互相残杀,这是夜战中常见的事情。这是枪矛和弓弩联合使用的第一次战斗,已经获得完全的成功。

   会战中有6,000名哥特兵被杀,所有被俘者也一律被TU杀,包括许多过去的罗马逃兵,连同托提拉本人在内,他是在会战中受了重伤,被捉到卡普莱村中,在那里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管托提拉采取进攻行动的理由是什么,此战例充分说明了步兵占有战术防御优势,并且能够借助地利有效的掩护自己的侧翼。

      战例2,克勒西会战

      到达克勒西后,爱德华发现这个位置适合于他的战术,决定接受会战。因为他猜到菲力普一定会采取从阿伯维利到赫斯丁的道路前进,而且除非他绕到爱德华的左面(这是不合于骑士风度的),否则必定被迫进行正面攻击(制胜的关键)。爱德华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战场,这是夹在克勒西村与瓦迪科特之间的一个平缓高地,在高地东面----就是爱德华最理想的作战正面之前----有个洼地,称为“克勒西谷地”,从克勒西到瓦迪科特的距离约多于三千码。

      因为在摧毁敌人组织和士气的阶段,骑兵很少担负决定性任务,所以爱德华通常总是命令重装甲兵的大部分下马组成方阵,以抗拒敌人的骑兵攻击和保护他自己的弓弩手。他的正常阵形,是分为三个“单元”,两个单元下马在前,中间隔有一个间隔,另一个单元在后,骑马或准备乘马作为预备队。弓弩手则从前排两单元侧翼成角度伸出。若是可能,这个外翼总是倚托着一个障碍,例如森林、河川或村落为原则。为了自卫,弓弩手都是就地挖掘堑壕,并在他们阵地前插上铁头栅栏。因为这些障碍物再加上弓箭“火力”,法国的骑士总是避开弓弩手而向下马的重装甲兵冲锋,当他们冲过来时,弓弩手就从两侧加以袭击。此外,专门攻击下马的重装甲兵也有另外一个理由:依照骑士的规则,攻击步兵对骑士来说是有失尊严的,而且步兵也没有勒索赎金的价值.通常在胜利后,对敌人的步兵一律加以TU杀,以免他们变成土匪。(步兵好可怜!)

    依照弗罗萨特的记载,右面一个单元约有800名重装甲兵、2,000名弓弩手和1,000名威尔士人。左面为800名重装甲兵、1,200名弓弩手。后面为700名重装甲兵、2,000名弓弩手,共计8,500人。

    在战线后方,爱德华在森林附近设立了一个大辎重场,把所有的行李车辆和马匹都集中在这里,据说爱德华还有三门火炮,可能位于弓弩手一翼。摆阵完毕之后,爱德华由他的两位元帅随护,骑马缓行视察部队,鼓励人员努力作战。接着他们奉命吃午餐,吃饱休息之后,再列成阵势,大家都坐在地上,将头盔和弓弩放在前面,当敌人到达时,他们的体力和精神都可以很饱满。

   此时,菲力普已经在阿伯维利集中了他的部队。在中世纪,从来没有在一个战场上集中过这样多的骑士。依照罗特估计,法国共有重装甲兵8,000人,支援他们的是4,000名步兵,其中包括一批热那亚十字弩手,法国的骑士(重装甲兵)也分为三个集团,第一队由波希米亚王和阿伦肯及弗兰德两伯爵指挥;第二队由洛林公爵和布罗斯伯爵指挥,第三队则由菲力普和罗曼斯王指挥。

   1346年8月26日,为了确定英军位置,菲力普沿着阿伯维利-赫斯丁大路前进,另派莫尼勋爵和三个骑士先去侦察敌情(这个侦察力量似乎过于弱小)。他们回来后,莫尼报告说爱德华正在克勒西,建议国王暂停前进,宿营过夜,以便后队可以赶上来,然后在次日上午再用全军进攻。

   菲力普命令照这个建议行事,可是他的指挥系统显然非常不完善,以至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即引起了巨大的混乱。弗罗萨特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况:“前面的人停了,可是后面的却说必须前进到与前排平行的位置再停止;由于后面在推进,所以前排也就停止不了,国王和元帅们都无法使他们停下来。于是他们虽未奉命,还是照样前进,直到看见敌人为止,当最当面的法军看到英军后,马上秩序大乱向后倒退,这又使后面的部队受到惊骇,以为已经发生了战斗。于是在阿伯维利和克勒西之间的道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虽然距离敌人还有三个“里格”(约等于三英里),他们却拔出刀剑,大声喊杀,好像疯了一样。除非在场的人,否则很难想象其混乱情形。” (怎么和淝水之战中的一幕如此相似~!)

  黄昏时候(下午六时),天突然变黑,大雨倾盆,加上雷声怒吼,并发生了非常恐怖的日蚀现象。大雨来得快也去得快。太阳又露了出来,但是法军却面对着它,而英军则背向着它。此时,热那亚人已经稍为恢复了秩序,被调到前面,由阿伦肯和弗兰德两位伯爵的兵力跟随在后面,开始向洼地中央进发。当他们接近英国人时,高声大喊着恐吓他们,但是英军沉静不出声。他们再喊一次,英军还是不动,当他们大喊三次之后,就开始发射他们的方头箭。英军也不甘示弱,他们的弓弩手都前进一步,用力迅速的射出他们的箭,真个矢如飞蝗。热那亚人感受到这些箭的威力----它们射穿了他们的手臂和头部,透过了装甲,甚至割断了弓弦,唬得热那亚人连忙撤退,真是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看到这个情形,法国国王不禁怒吼道:“给我杀掉那些流氓,因为他们挡住我们的进路……” (国王根本就不爱惜他的士兵的生命,如何叫人拼死作战!?)

  英军弓弩手继续发射,不久他们的箭就射到法国骑兵的身上,使他们的马乱跳乱跑,又践踏在那些逃走的热那亚人身上。为了想抢上前去,彼此互相竞争,法国的骑士们就用他们的刀剑在乱军中砍路前进。英军弓弩手又将箭转向法国骑士射击,战斗的情形,引述阿曼的《战争艺术》中的一段话如下:

  “弓弩手就把箭向他们中间射去,几乎不需瞄准就可箭无虚发,每一箭都可以射中人或马,射透他们的头、臂或腿,并使马发狂。有的站立不动,有的向两边冲,有的回过头来跑,于是秩序大乱。所有第一批的法国骑士们都溃散了,或死或逃,甚至于根本没有看见杀戮他们的人。”

   在被击败之后,法军第一列并未让出正面好让第二列来进攻。于是当第二列冲锋时发生了极大的混乱。每当法国骑士退却之后,爱德华军中的威尔士人,就挺着长刀冲上去杀人,被杀死的有许多公侯贵族,以后使英王感到非常后悔,因为对于杀死的人就不能再勒索赎金。

  从头到尾,据英国人计算,他们一共遭受了十五次单独或连续的突击,最后一次已经是午夜了。在整个会战中,法军完全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每批骑士都只有一个观念,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所以自始至终,一直混乱不堪。爱德华始终控制着他的部队,整夜严阵以待,到第二天拂晓,法军中还有一小部分不知道会战已经失败,仍然继续前进,当然很容易就被英军击溃了。

  到8月27日上午,当最后一批法军都已被击退之后,爱德华才允许他的部下解散行列,去搜劫死人身上的财物。这时才发现被杀的人中有波希米亚国王、洛林公爵和弗兰德以下十位伯爵,以及1,542名骑士,普通士兵可能在一万人以上。


     此战例,爱德华利用地形与障碍物有效的掩护了其侧翼与后方以及弓箭部队,对手骑士的冒死冲锋在步兵战术防御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注:以上两个战例均为本人摘录整理自《西方军事史》 作者:J·F·C·富勒

     战例3,福尔柯克会战

     在福尔柯克会战中,苏格兰人知道自己的重步兵更适合于防御作战,因而他们就等着对方来进攻。苏格兰军队指挥官威廉·华莱士是位称职的指挥官(就是电影勇敢的心中的主角)。在早些时候的一次会战中,苏格兰人在一片沼泽地后面组织防御,等待英格兰人的进攻,并因此击败了英格兰的攻击。华莱士从此学会了重步兵要以防御对付英格兰人进攻的道理。在这次会战中,苏格兰人也像上次作战那样,在一片松软土地后选择自己的防御阵地。

     苏格兰的重步兵装备了12英尺长的长矛,使用纵深很大的战斗队形。在防御时,前面一列跪着,手持长矛,将长矛柄触地,后面其余各列则平拿着他们的长矛。苏格兰将重步兵排成四个很大的战斗队形,以形成全方位的防御,而将弓箭兵放在战斗队形之间或重步兵队形的翼侧,并将少量的重骑兵放在步兵队形的后侧。英格兰人的重骑兵分散通过松软的地面,从两个翼侧接近苏格兰人。不等下令,英格兰重骑兵向静等不动的苏格兰军队发起了猛烈地攻击。猛烈的进攻冲散了苏格兰的轻步兵,但对四个纵深的长矛兵方阵却没有什么影响。正当英格兰的骑兵准备向重步兵再一次发起冲击时,爱德华国王赶到了。这位拥有杰出战术判断能力的统帅发现:第一次自发冲击的战果仅仅是骑兵对轻步兵的打击,因此骑兵对长矛兵再次发起冲击也将会无效的。因而,他果断的阻止了骑兵的再一次冲击,而采用当时曾有效对付威尔士长矛兵的战术。他调来了长弓兵,命令他们对苏格兰阵线的几个地点集中射击。当密集箭雨重创苏格兰重步兵(缺乏远程火力而采取防御作战时不可避免的尴尬境地,因为他们的优势在于防御,而防御的力量又取决于他们严整的阵型,如果他们的远程火力不能与对手对抗,那么要么忍受其打击,要么放弃严整的阵型,而这两种选择都将是不利的)并在其队形中打开缺口时,爱德华国王命令骑兵从打开的缺口处发起冲击。骑兵很快就突破且击败了对手,接着便向苏格兰的步兵发起追击。尽管苏格兰的步兵伤亡惨重,但是由于步兵已接近森林,伤亡得到了控制。

      英格兰人在此次会战中的胜利,显示了骑在马背上、穿着精心设计的铠甲的贵族,并不能胜过手持长矛的密集步兵。这条经验,也正是纳尔塞斯在塔吉那会战胜利的根本。

     注:战例3为本人摘录整理自《西方战争艺术》 作者:Acher Jones

战例4,米特拉达梯战争之兵败希腊

当国王的一支八万人的军队到达希腊后,阿基拉斯军势复振,苏拉占据奥科美那斯附近的阵地以对抗阿基拉斯,当他发现阿基拉斯拥有大量骑兵时,他在平原地带挖掘了许多壕沟以削弱骑兵的作战能力(有效抑制了骑兵的突击能力),然而即使是在无马镫时代,骑兵对于步兵仍然至少有着心理上与高度的优势的,在大量的骑兵面前,罗马人显得十分被动,尽管苏拉到处跑动,使用一切办法来鼓舞他的士兵,但是罗马人的形势仍然岌岌可威。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苏拉不得不使出了撒手锏,他从马上跳下来,夺取一面军旗,带着他的持盾者,跑到两支军队的中间去,大声说道,“罗马人,如果有人问你们,你们在什么地方曾经遗弃你们自己的将军苏拉的话,你们可以说,那是当他正在奥科美那斯战役中战斗的时候。”这一招果然非同凡响,罗马士兵们人人奋勇争先,一举击溃了阿基拉斯的部队,甚至阿基拉斯的儿子也战死沙场。

战例5,悲情英雄李陵

     公元前99年,汉军兵分两路攻打匈奴,一路为大将李广利,出兵今甘肃酒泉,深入西域,到达天山,为匈奴所败。另一路则为本战例的主角李陵。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5000步兵,他们个个力扼虎,射必中,是响当当的荆楚豪侠之士。大军兵出居延海,向北深入沙漠,行军三十余日,挺进到浚稽山,与匈奴且囗侯单于的三万人遭遇,李陵迎战,他将辎重车辆布置为营地,以抑制匈奴骑兵的突击力量,而使用强弓硬弩射杀对手,其军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充分体现了步射手对骑射手的优势,我们将在后面就这个问题具体谈到),杀数千人。且囗侯单于召集援军,约八万余骑(可见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能力之强)?李凌只好撤退。然而由于机动能力上的差距,匈奴骑兵一路穷追不舍。匈奴兵团分为两翼,左右展开,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且战且走,数日之后,退到一个不知名的山谷,他抱定必死之心,严令士兵受伤三次以上的才准坐车,受伤两次以上的改为驾车,受伤一次的继续战斗,又斩杀匈奴三千余人。再走四五日,到达一片苇草茂盛的畜牧地带,匈奴兵团顺风纵火,李陵却先行纵火自救。再南行,到达山丘区域,且囗侯单于命他的儿子攻击,李陵兵团在树林中设下埋伏,又杀匈奴三四千人。且囗侯单于以元首之尊,不顾损失巨大,不击败李陵,誓不退兵!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又杀匈奴两千余人。且囗侯单于已经发现李陵是一支孤军,更紧追不舍。两翼越过李陵,在李陵前方合围,遮断退路,箭如雨下,矢如飞蝗,大呼快快投降。李陵继续战斗,一日之内,射出五十万箭,箭遂用尽。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李陵抛弃车辆辎重,全体徒步前进,属下还剩三千多弟兄,大军进入囗汗山,匈奴人堵住谷口。入夜,李陵徘徊阵垒之间,仰天长叹:“若再给我们每人十枝箭,定能支持到边界!”估计当时和我的偶像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时的心情差不多。英雄末路,唯有长叹!夜半,李陵下令击鼓突围,鼓已破裂,不能发声。李陵命向四面八方冲出,一者分散敌人注意,一者希望有人能逃回汉朝。他与韩延年上马,率亲军十余人,越岭南走。匈奴人在后面潮水般追击,最终韩延年中箭而死,李陵被俘。

 


战例6,却月阵大破骑兵胆!!

   在刘裕北上讨伐后秦的过程中,魏主拓跋嗣经常派骑兵骚扰其后勤补给线。于是他派白直队主丁旿率七百兵士,给以兵车百乘,渡北岸,在离河百余步的水边列开“却月阵”,“两端抱河,车置七仗士,事毕,使竖一白毦”。
    晋朝宁朔将军朱超石见白毦摇动,便率两千晋军疾趋上岸,共带一百张床弩,每车站列二十甲士,左右前后列大盾掩护,魏军见晋军列阵完毕,便也列阵迎前。魏军统师长孙嵩亲率三万骑兵在步兵后面作后援,四面八方冲杀过来,晋军强驽齐发,魏军凭借兵力优势,锐气不减。关键时刻,朱超石使出早就准备好的秘密武器——几百把大锤以及一千多长矟。晋军先把长矟从中间的木杆折成两断,只长三四尺,然后,一名兵士持矟前冲,后面兵士用大锤猛击柄端,魏兵蜂拥冲至,一矟就穿死三四个人,“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我想这些魏军士兵们在其一生中都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受过生命的脆弱!!魏军大将阿薄干倒霉得很,临阵被斩,余众退至畔城。晋军趁势一路追杀,又斩魏国兵将数千。


  战例7,李世勣大破薛延陀

   先是,延陀击沙钵罗及阿史那社尔等,以步战而胜。及其将来寇也,先讲武于国中,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授马以追奔,失应接罪至于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至是遂行其法。突厥兵先合辄退,延陀乘胜而逐之。勣兵拒击,而延陀万矢俱发,伤我战马。乃令去马步阵,率长槊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副总管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其众失马,莫知所从,因大纵,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甲仗辎重不可胜计。大度设跳身而遁,万彻将数百骑追之,弗及。其余众大奔走,相腾践而死者甚众,伏尸被野。夷男因乞与突厥和,并遣使谢罪。


   战例8,叠阵法

   公元1140九月吴璘与金将胡盏、习不祝交战,创立“叠阵法”。其具体做法如下:“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当众将有疑虑时,他又解释“此古束伍令也,军法有之,诸君不识尔。”


     战例9,扎兰丁力破蒙古军

     扎兰丁率领10万大军和失吉忽秃忽的3万蒙古大军八鲁湾在交仗,为了祢补兵力上的劣势,失吉忽秃忽做了假人来唬对方,扎兰丁早就识破了这种小把戏,根本没被他吓唬主。开战后扎兰丁命令手下人下马射箭,而且把马缰绳系在腰间,蒙古军先攻被阻于弓箭。然后扎兰丁反攻,蒙古军后撤,战场区多坑洞,蒙古军很多人落马,还有一些地区是沼泽,限制了骑兵行动。蒙古军伤亡惨重。3万大军基本被全歼。


战例10,艾因贾鲁之战落幕悲歌

     艾因贾鲁之战从清晨打到下午,马木留克大军的人数优势渐渐发挥了作用,蒙古军队伤亡渐增,开始现出败象。怯的不花的随从劝他撤退,被他高傲地拒绝了。怯的不花亲率自己的卫队发动反冲锋,结果不幸身中数箭而亡。失去主帅的蒙古军队军心涣散,开始夺路而逃。马木留克骑兵追出十二公里,在一个叫贝珊的地方将蒙古残军团团围住。蒙古士兵全部下马,用盾牌组成环行防线,以强弓精准地射击敌人,给马木留克军队造成相当大的伤亡。蒙古士兵弓箭用尽以后,被马木留克骑兵冲破了盾牌防线,全部力战而死。请注意这个战术细节,在蒙古骑兵被完全包围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以盾牌防御以削弱对手骑兵的冲击能力,并使用步弓杀伤对手的战术,充分说明了步弓对骑射手的优势.

作者:西楚霸王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李小龙图片大全…[364132]
 地下黑拳传奇…[343992]
 人体要害部位图…[192949]
 新到中泰、K-1 MAX2006 比赛…[172121]
 本网站对世界各地培训中国功…[138050]
 
 最新5篇文章
 六次全国书法金奖--张立成的…[4119]
 九门挂棍——沧州武术的高光…[3210]
 中国式摔跤的希望--任宝才老…[3196]
 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成功…[1986]
 张立成:多才多艺的书法家…[11178]
 
 相关5篇文章
 沧州八极神州擂竞赛规则…[8795]
 国内运动伤残保险不规范 张…[8832]
 曾几何时…[8690]
 被强奸的中国武术…[18669]
 中国古代116种名刀…[19321]



   
 最新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