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把打架和放鸽子以及慢动作结合起来,捧哏的就把这叫做“暴力美学”。
可惜这个好词了,要是我,我会把这样的好词组用在重甲骑兵上。
那是冷兵器时代最暴力的美学。
壬辰卫国战争的时候,朝鲜人惊讶于明朝入朝部队铠甲的简陋,他们不明白的是,中国的铠甲艺术到了以火器为主的明朝的时候,已经完全的变化为纯粹的实用主义了,要想寻找中国铠甲的精美和传奇,要上溯到万骑奔腾战云密布的南北朝才对。
第一次在图片展览中看到北魏时期的重装甲骑兵时,觉得真是遗憾:要是能有实际的、立体的雕塑或者俑像该多好!
北魏时期甲骑兵俑
所以当在北齐娄睿墓出土的骑兵陶俑出现在眼前的时候,真是欣喜。
所有重装甲骑兵的书本语言描述终于不再空泛。
那是一种美,虽然背景是战争、暴力和掠夺以及厮杀,但是这位不知名的骑兵和他可爱的坐骑,顶盔贯甲,侧着脸微笑着,你可以想象,那是在行军途中,这自信的战士一些畏惧和恐慌都没有,他在和身边的战友轻松地聊侃。(见题图)
重甲骑兵最辉煌的年代正是纷乱的南北朝,隋朝时到达顶峰,随着马匹种类、骑兵战术的改变,唐朝时候,重甲骑兵逐渐被更具机动性和进攻性的轻甲骑兵所替代.
比如昭陵六骏中的这两幅,拳毛騧和飒露紫,前者身中数箭,而后者则是刚刚离开战场,大将丘行恭正痛惜而又怜爱地为它拔去胸前被敌人射中的羽箭。
数一数,从前到后,身中四箭。
身先士卒的唐太宗总是冲杀在第一线,骑兵的冲击力和机动性在重视战术战法的唐代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只好牺牲了专为保护马匹而装备的具装铠。
讲求兵法战术,深受突厥影响的唐终于战胜了延续重甲传统的隋,仅从军事的意义上来讲,宣告了重装甲的华彩时代的终结,虽然到宋金争斗的时代,还曾经有铁浮图的昙花一现,但是偏偏又被岳武穆阻挡了重装甲骑兵的再生。
娄睿墓骑兵俑披挂的是北朝盛行的两当铠,马匹则是标准的具装铠。
重甲骑兵的装备说明 澹言居
从题图的面庞耳部和小臂处的褶皱可以看出,这位小伙子应当是穿戴了锁子甲(2)(6),比如明朝时候“御林军用锁子盔,铁钵类似便帽,下沿装锁子钢丝网,盔高八寸许,网长一尺左右,网环极为细密。”看来就是从1000多年前延续下来的制式。
肩膀处就是肩膊,或叫“披膊”(3).
两当铠保护身前背后,到唐朝后渐渐被明光铠取代。(4)
战马的具装铠有许多的讲究。(5)
手部的兵器缺失,但应当是北朝最盛行的槊。
重骑兵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比较早,有马匹品种的原因,有兵器革新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军事家们的战争智慧更强调机动性,强调战术战法。
下图是欧洲条顿骑士的铠甲,虽然精美,却比中国的重甲骑兵晚出现了900年以上,那会儿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火器了,绵甲等轻装甲占据了主流。
在娄睿墓骑士俑的旁边还有一位同伴,从他的装扮可以看出,轻骑兵已经在那个战乱年代展露头角。
为国效命,驰骋沙场,枕戈待旦,敌人的步兵在你面前惊慌溃散——重甲骑兵的岁月应当是每位男性在孩提时代的幻想。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但是穿戴两当铠,手持两刃槊,骑着装备了具装铠的战马呼啸而至的,一定是勇士。 澹言 07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