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散手搏击网 >> 讲武堂 >> 大师论断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生物力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张江华 原创  发表人:tt   点击数:5704   发表日期:2007-04-13 10:44:37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出当前竞技武术套路的难度动作生物力学研究状况,同时收集目前难度动作训练与比赛中的相关资料,以难度动作的作用和目的为出发点,针对目前难度与动作面临的问题,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现状,从逻辑角度上推导出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生物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新规则下竞技套路难度动作技术运动生物力学进一步研究及难度动作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生物力学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武术被挖掘和整理成为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之一。随着东西文化交流的深入,竞技武术套路响应时代的呼唤走上历史舞台,“高难美新”成为武术套路发展的方向,难度动作开始了自己的历程。难度动作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的竞技武术套路规则的引导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训练手段、方法的日趋先进,运动员体能、技能的不断提高而快速向前发展。在此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研究者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难度动进行分析,对难度动作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2002年新规则的出台后,通过对武术竞赛新规则在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的试行情况分析发现:“难度动作”和“连接难度”与比赛成绩的相关度高达0.930‘‘具有高度的正相关,而且在各单项比赛的前六名中,前三名与四至六名的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的得分上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故而“难度动作”以及“连接难度”的完成及得分情况,不仅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还直接决定运动员最后名次的排定。这种情况必然要求对难度动作做进一步的研究,然而,难度动作进一步研究朝什么方向走,应怎样进行研究,本文的意义在于此。

  1. 难度动作研究现状:
  1.1 研究的内容
  根据上面对难度动作的介定,依据2002年新规则中动作难度内容,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中文期刊名目录》(89—03)和国家体委所编制的《中文期刊检索系统》(90——03年)进行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对行整理和归纳得出目前已进行研究的内容如表1。
  从表1中可看出:对难度动作的研究以跳跃性动作为主,平衡性动作、跌扑性动作研究较少。对跳跃性动作的研究是以长拳类项目为主,如:旋风脚、外摆莲、旋子转体等。研究多以单个动作为主,对新规则中的动作难度与连接难度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

  1.2 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
  难度动作技术的发展研究离不开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进步,不言而喻,不了解运动生物力学方法状况,不对研究方法更新而继续研究,只能导致过多的重复性研究,浪费人力物力。
  1.2.1 运动生物力学技术分析方法现状
  1.2.1.1 实验法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最初始于竞技体育的比赛场中,原始测量工具仅用皮尺、秒表,分析与探索以经验为主辅助以简单的测试数据。当运动图数分析仪与测力台等现代化的测试仪器问世后,运动生物力学则向实验科学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人体运动外在的比较精确的测量数据能的以实施。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对人体运动的测试及数据处理合理性均有了本质性的提高,这促使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法的逐步完善。针对难度动作的技术分析,主要以动力学,运动学的实验方法结合最新实验仪器进行。
  1.2.1.2 力学理论分析法
  力学理论分析法以探索各种运动带有普遍意义的运动规律为研究目标,研究对象是抽象的人体力学模型的运动,而不是具体的运动员,研究方法是先将运动主体和运动过程进行数学语言描述,然后应用数学、力学理论和计算到出运动规律,实测数据则是为数学方程式提供已知参量及对计算结果的校核。力学理论方法能使人体运动的研究更加严谨和深入。这一方法已在体操和赛艇运动中应用。
  1.2.1.3 计算机数值
利用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对人体运动进行分析和诊断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开始普遍使用的,是目前研究人体运动最为前沿的理论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将人体简化多刚体系统模型,据此建立数学模型,在模型的建立和参数值的给定能足够准确的情况下,计算结果能可靠反映真实运动情况。这种通过计算机计算来模拟人体运动的过程 (它包括:输入原始参量、计算、获得描述运动的结果,提取有关运动的有用信息等),称为数值仿真。首先,这种研究是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因而可以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对提高运动员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它不仅能用电脑全过程模仿人体的各种复杂运动并能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完整的显示,而且能对人体尚未实现的动作预测其可能性和技术要点。
  1.2.2 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研究的主要方法运用现状
  目前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研究主要以实验方法为主,理论研究仅仅以经典力学知识对难度动作简单的分析。无庸置疑,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武术难度动作进行研究是随着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及科学实验仪器的不断改进而逐渐开展起来的。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运动生物力学的实验研究仪器不断更新,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研究也逐渐深入。80年代后期以经典力学知识开始了难度动作分析,90年代随着实验检测手段从“传统”的二维摄影技术也发展到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事物运动特征的三维立体摄影,从而对难度动作进行了动力学、运动学、以及运动学和动力学结合的多角度研究,促使难度动作在实践中有了很大的进步。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法的主要功能是准确测定人体运动中的各种参数并求得各项表示运动特征的指标,对于分析个体运动员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它不能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运动规律,所得到只是具体运动的实测记录,很难揭示运动的内在机理,更不用提预测运动结果并作为设计新的技术动作的理论基
础。
  1.3研究深度
  1.3.1 从动作难度发展的角度看
腾空飞脚在新规则中出现双飞脚、连环飞脚、转体180度,然而,目前只对腾空飞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其进一步难度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旋风脚、旋子转体已从原来的360度深入到720度,但目前只对360度转体进行了分析,对720度转体接跌叉有简单的技术诊断,深入的研究及与连接难度研究的结合还很少。腾空摆莲在新规则中难度已达到转体720度,目前的研究还停留在360—度转体,更不用提连接难度的研究。对侧空翻已进行了研究,但对侧空翻360度转体研究较少。
  1.3.2 从单个难度动作研究的细节看
腾空飞脚的研究相对全面,已进入了运动学、动力学研究。上海体院的陆爱云运用三维测力、肌电、摄影等技术对陈式太极拳的“二起脚’动作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的分析,认为:(1)之所以形成,,“二起脚”的“旱地拔葱”之势特征关键在于踏跳时的特征,具有踏跳时间长且下肢蹬伸幅度大的特点。(2)空中的快速顶项立腰等动作只能取得优美的空中造型,不能延长空中滞留的时间。东北师范大学的赵明利以及纪仲秋、黎华、李德祥、秦念阳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腾空飞脚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0--14J(1)腾空飞脚的起跳腿的起跳角度应在92度至93度。 (2)起跳时摆动腿的直摆和高摆对起跳是十分有利的。(3)腾空时大腿应积极带动小腿向前踢摆,膝关节角度保持在95度至105度之间。 (4)在落地时应先用前脚掌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但对重心在上升过程中,何时拍脚还还没有准确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在重心到达最高点时,恰好击响下压完毕,此时人体头部距离地面最高,如果脱离这个时刻,不能给人以再次腾空的感觉。
旋风脚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从360度转体到转体720度接跌叉的稳定性都进行了研究。山东体育学院的邱建华老师等,对旋风脚360度转体从上步、踏跳、空中击响及转体、落地进行研究,认为助跑最后一步上步的步长以身体重心移向起跳腿起跳时力的作用线为准,提出旋风脚起跳时起跳腿膝关节的角度约在135度左右。陈建民老师对旋风脚转转体720度接跌叉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从下肢技术、头部技术、跌叉时上体的姿势、躯干的前倾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在空中击响后有意识地作分腿动作,可增大对身体纵轴的转动惯量,减小角速度,控制身体的旋转;运动员在落地过程中,要梗头、控腰、目视前方,才能有效地调节腰部紧张,进而准确地调控身体重心位置,有利于提高跌叉的稳度;运动员完成跌叉时,左、右臂在左侧的斜下方45度和右侧前斜上方45度的位置是调整人体总重心,维持身体平衡最佳角度;在劈叉造型时,上体前倾在30度到70度之间,有利于落地缓冲,背肌合理用力及动作造型优美,对落地的稳定起到积极的意义。
腾空摆莲的研究目前已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研究,上海体院的曾美英运用经典力学的有关原理对腾空摆莲的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腾空摆莲技术的关键在于:弧形助跑的最后一步要沿助跑弧线,右脚尖外展,身体要向后倾斜;摆动腿的积极的摆动和内收;起跳腿在充分蹬直增加力的工作距离。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刘力克等,运用三维测力系统和录像分析技术对腾空摆莲的技术动作进行了研究得出:在助跑最后一步的瞬间,起跳腿要积极的制动性的前蹬,以便较好地把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起跳时两臂及摆动腿要积极上摆同时要拧腰转体与起跳腿的蹬地动作相协调配合。
旋子及旋子转体技术动作已有前人对此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研究,例如湖北体育大学黄强等对旋子转体720度的技术动作运用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对三名运动员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三名运动员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接跌叉时,在旋子阶段既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体,在转体720度时姿态角过大,且转体度数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是旋子的腾空高度极大的制约了后面的动作完成。

  2 难度动作存在的问题
  回顾20世纪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走向,不难发现其在演练和难度动作之间的左右徘徊。作为朝着竞技性方面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套路,仅仅依靠演练风格很难提高该项目的竞技性,已被实践检验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难度动作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陷。然而,随着难度动作的出现,不可否认,难度动作与整个套路的演练还不十分融洽这表现在两方面:
  2.1 难度动作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
  难度动作由技术和身体素质决定,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化是随着整个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已走在前列,技术训练的科学化由于项目的独特性(非奥运会项目),对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研究多以实验为主,有利于解决个体问题,但不能很快推广,既研究反馈的灵活性不强,教练员对难度动作的训练还主要依靠经验,导致教练员在难度动作训练的投入量加大而逐渐忽视演练风格,不利于套路演练的水平提高,严重阻碍了竞技武术套路的整体性发展。
  2.2 组合难度动作研究较少
  难度动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历时性看,不同时期同一动作有着不同的难度要求;从共时性看,不同的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难度。而且,难度动作不仅仅指单个动作,还应该包括组合动作。组合难度动作由前后两个连接难度和一个单个难度动作组成。由于规则没有对前连接规定,其研究较少,多体现在指定动作的研究,这导致难度动作割裂整个套路的演练。

  3 发展趋势
  3.1 运用方法的发展趋势
解决单个难度动作的成功率及提高难度动作训练的科学化都需要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运用力学理论方法结合实验法构建难度动作的技术标准,为难度动作技术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训练的科学化。运用计算机数值仿真,优化难度动作技术,通过修改模型参数改变动作结构和动作过程进行难度动作创新。
  3.2研究内容趋势
  (1)拓宽难度动作的研究面,对平衡动作、跌扑性动作进行研究。
  (2)研究方向从单个难度动作向难度动作组合方向发展,既对单个难度动作的前连接研究,又要对后连接研究,使难度动作与整个套路演练融合为一体。
  (3)对单个难度动作运用新方法建立标准技术,通过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使难度动作技术在运动员身上完美表现。
  (4)利用计算机开发有利于诊断难度动作技术快速反馈的软件。
  
  4 结语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对竞技武术套路的难度动作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项目,在面临新的情况下,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促使竞技武术套路更加完善的融入竞技体育项目中。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李小龙图片大全…[364813]
 地下黑拳传奇…[345460]
 人体要害部位图…[193920]
 新到中泰、K-1 MAX2006 比赛…[172866]
 本网站对世界各地培训中国功…[138815]
 
 最新5篇文章
 六次全国书法金奖--张立成的…[4540]
 九门挂棍——沧州武术的高光…[3620]
 中国式摔跤的希望--任宝才老…[3583]
 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成功…[2362]
 张立成:多才多艺的书法家…[12079]
 
 相关5篇文章
 沧州八极神州擂竞赛规则…[9226]
 国内运动伤残保险不规范 张…[9291]
 曾几何时…[9174]
 被强奸的中国武术…[19215]
 中国古代116种名刀…[19924]



   
 最新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